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2 12: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A.中国精神 B.民族精神 C.时代精神 D.创新精神
2.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中共十二大上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 D.中共十五大上
3.下图为中国国家邮政局2001年12月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的纪念主题应为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C.《热烈庆祝中国申奥成功》 D.《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
4.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问题是讨论( )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问题 D.“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5.小宇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课题,收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公司”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他的研究性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
A.土地改革 B.农村乡镇企业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某历史小组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研究,以下搜集资料反映该主题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培养建设人才”“五年计划”
B.“大包干”“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承包责任制”
D.“按劳分配”“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
8.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当前农村政策的若干政策》,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全面推行。1984年又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这些文件出台的共同目的是
A.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转变
C.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9.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0.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1.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一国两制 B.土地承包 C.设立经济特区 D.民族区域自治
12.某同学查阅了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B.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13.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甲: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乙: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
丙:儒家思想对塑造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改革开放意义重大
A.国际工人运动 B.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C.中外改革与革命 D.世界近代化的探索
14.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是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的光亮。”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地改革完成。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16.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
①实行农业集体化②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孕育成功④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7.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A.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约束
18.“一个伟大的转折不可遏止地到来了!又一个‘遵义会议’,转折在北京。”这次重要会议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制定爱国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些重要会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21.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该文章的刊登和大量转载(  )
A.肯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B.彻底纠正了“文革”的错误
C.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23.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4.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①国家复兴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④公正法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25.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26.识图题:
图1:

(1)根据图1回答: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三件大事是什么?
图2:

(2)根据图2回答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2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的第一项措施及时间?
(2)中国为走向世界而参加的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名称及时间?

28.某班同学通过2019年春晚的三个分会场对“中国梦”进行了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追梦中国人)
(1)井冈山分会场:1927年10月,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人是谁?后来又创造了哪一局面?
(2)吉林一汽分会场:这里诞生的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我国哪一经济计划取得的成就?
(3)深圳分会场: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的经济特区除了深圳还有哪几个?深圳有何地位?
(共筑中国梦)
(4)2013年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的是谁?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谈谈在“追梦”之路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经济体制有何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请写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3)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写出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方面的科技创新。这次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的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其中哪一理论的提出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创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C 6.B 7.C 8.D 9.A 10.B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C 18.D 19.B 20.D 21.C 22.C 23.C 24.A
25.(1)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2)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
(3)增强企业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26.(1)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1)设立经济特区;1980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28.(1)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
(2)第一个五年计划。
(3)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习近平。
(5)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文化知识等。
29.(1)会议:中共十四大。
特点: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基础性作用:市场。
(2)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邓小平理论。
会议:中共十五大
(3)科技创新:汽车、飞机等。
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交通方式的改善。
理论:进化论。
(4)作用:创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能够改善人类交往的方式,使人类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