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本课要旨
1.思考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2.了解工业革命的进程及主要发明。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4.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具体表现
什么是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18世纪中期由英国开始的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一场社会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8世纪末19世纪初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到1840年英国首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手段: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开动脑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场,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知识
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思考:英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
制度保障
材料一: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有力的保证社了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原因一 政治前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
原因二: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共产党宣言》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16世纪,英国的毛纺织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把工人集中在一起劳动,每件产品的生产分成若干道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的一道工序.分工的细化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使工具专门化,为以后机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为机器实际上是由许多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技术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材料三
原因三
材料五: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用的资金和流动资本及原料.....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英国的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原因四 政策:政府对技术的支持
材料四: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这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原因五:资本、原料、劳动力、技术为
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叶——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德、法、 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
刺激了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供不应求,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养羊业大赚,赶走农民圈地养羊
农民无地可耕,只能去打工
殖民扩张使英国对外贸易增加
圈地运动的影响
(1)它使自耕农与土地分离,丧失生产资料,成为自由民,为资
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它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扩大了国内市场;
(3)圈地后的新贵族,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场,使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使英国农业发展迅速,逐渐实现
的大农业生产。
(4)它使土地迅速集中,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是资本主
义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
2.市场因素:
3.资本积累:
4.劳力因素:
5.技术支持:
6.原料来源:
7.国家政策: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最大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市场需求扩大
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获得了大量财富;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拥工人;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国家设定专利法,对技术的保护。
直接原因: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这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和必要条件。
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主要表现 主要发明
时间 国家 成就 发明者 职业
生产领域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钟表匠
1779 英国 骡机(水力) 克隆普顿 工人
1785 英国 水力织布机(水力) 卡特莱特 牧师
动力领域 1785 英国 瓦特 大学技师
交通领域 1807 美国 富尔顿 工程师
1814 英国 史蒂芬孙 工程师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手工)
改良蒸汽机投入工厂使用
蒸汽为动力的汽船
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机车
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但这个时候棉纱又供不上使用了。
1765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一次能纺出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使机器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引起了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革命
(3)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
机”。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如纺织领域的机械化,推
动了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的机械化等等。
(2)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3)完成标志:
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大工业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工场,率先完
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棉纺织业这个领域开始?
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特点:
①国别: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
②发明人及身份:机器发明者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
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③类别:发明机器主要是在轻工业,而后向其它产业发展。
④时间:主要在18世纪。
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材料一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影响二: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工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
材料二
影响三: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对立的两大阶级。
材料三: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
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
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材料四: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对政府的种种陈旧的框框束缚感到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有力量凭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上一争高低,过去,政府给某些大公司以特权,并进行保护的政策,大大约束了他们的手脚,他们希望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影响四: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影响五: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材料五: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材料六: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影响六: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影响七: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从工场到工厂——工业革命的影响
1、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
程加快。
3、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
两大阶级。
4、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6、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工业革命对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生产的需要:
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3.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政治、军事):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1)汽船(美、富尔顿、1807年)
(2)火车(英、史蒂芬孙、1814年)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1、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并倾销商品;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表现
1.西方国家:
(1)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巨大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东方国家
(1)造成亚非拉国家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亚非拉国家在客观上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影响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背景
成就
影响
①生产领域(纺织,冶金,采煤等)
②动力突破(瓦特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领域(蒸汽机车,汽船等)
1、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3、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5、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6、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工业革命对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①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②资本: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
⑤市场原料:海外殖民地
a. 市场和原料的需求
b.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 经济和军事条件
③途径
a.政治上: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b.经济上: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产品。
④影响
a.主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更多利益。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
世界面貌。
①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②条件
同步真题训练
【全国1卷2019】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A正确率: 74%, 易错项: D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A对,材料表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而瓦特能够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瓦特修理过唧筒,即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 B错,材料强调的是劳动实践,而非科学理论。 C错,资金保障促进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但“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 D错,材料仅表述了瓦特与工厂主,无法体现“各阶层”的“广泛参与”。
A
【全国1卷201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对
A错: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C错;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
D错: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
B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
【2017全国Ⅰ卷33】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
谢谢聆听
李世平
明德双语学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