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50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shè jì ōu zhōu bǎo cún zhì huì
lì shǐ wěi dà jì lù jīng yàn
2.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携手(xiè xié) 咖啡(kā jiā) 礼貌(miē mào) 拱桥(ɡǒnɡ ɡònɡ)
摊贩(fàn bǎn) 选择(zhéi zé) 毛驴(lú lǘ) 创造(chuànɡ cuànɡ)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3分)
A. 桃符 爆竹 牧童 异乡 B. 美酒 独自 记录 保存
C. 佳节 大约 社会 经验 D.伟大 创举 欧州 历史
4.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4分)
异: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分开。
(1)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 )
(2)明明的父母离异了,他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 ( )
(3)苏轼身处异地,思念着在齐州的弟弟。 ( )
(4)她的家里长着奇花异草。 ( )
5.选词填空。(4分)
创造 创举
(1)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
(2)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了辉煌的历史。
普及 普遍
(3)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 )。
(4)男孩子( )喜欢篮球运动。
6.照样子,连一连。(4分)
积累 丝绵 精美 牢固
制作 经验 才干 珍贵
欣赏 风景 坚固 精致
满足 需要 宝贵 才能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其中一组造句。(5分)
(1)赵州桥( )坚固,( )美观。
(2)这种设计,(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造句:
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张择端画画的技术高超。(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宵节、端午节和国庆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看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看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用加点词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
9.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句。(10分)
(1)当思念家乡、亲人时,我们可以吟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_”,还可吟诵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4分
(3)过年了,看到爷爷奶奶贴春联、放爆竹,我便吟诵起王安石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二、快乐阅读(3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8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节,现在又被我们称为(________)节。
2.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的节日习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第一句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第______句话分析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2分)
2.造纸的原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3.用“一”画出描写蔡伦造纸过程的动词。请你用上几个连续的动词写一种手工的制作过程。(2分)
4.这种造纸方法得以传承下来的原因有( )。(多选)(4分)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制造
C.价格便宜 D.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三)快乐阅读,回答问题。(12分)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是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飘荡。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在文中找出和“耸立”意义相近的词。(2分)
2.作者对布达拉宫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用“ ”划出。(3分)
3.作者写了自己在 、 、 、 、 等处仰望布达拉宫所见到的景观,让人如临其境。(5分)
4.你读后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 。(2分)
得分
三、习作与表达。(20分)
同学们,你们一定经历过许多有趣的节日吧!这一天,大家都会干些什么?吃些什么?玩些什么?请你以“快乐的节目”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表达完整、条理清楚,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1.设计 欧洲 保存 智慧 历史 伟大 记录 经验
xié kā mào ɡǒnɡ fàn zé lǘ chuànɡ
3. D. 4.(1)① (2)④ (3)③ (4)②
5.(1)创举(2)创造(3)普及(4)普遍
6. 积累 丝绵 精美 牢固
制作 经验 才干 珍贵
欣赏 风景 坚固 精致
满足 需要 宝贵 才能
7.(1)不但 而且(2)既 又。
示例,老师的教学很有特色,不但讲得深入浅出,而且还注意因材施教。
8.(1)难道张择端画画的技术不高超吗? (2)文字被我们的祖先用刀刻在角甲和兽骨上。(3)示例;元宵节、端年节和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目。
(4)大扫除开始了 同学擦窗户 同学扫地 同学拖地
9.(1)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2)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唐 杜牧(3)元日 春风送暖入屠苏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一)1.重九 重阳节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登高 插茱萸 4.家乡
(二)1.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 2.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3.剪碎切断浸 捣烂 捞 晒干 4.ABCD
(三)1.伫立 屹立 2.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3.车上 北京中路 红山西侧 人工湖北岸 大昭寺顶上 4.提示:能自圆其说即可。
三、习作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