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试题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试题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10: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A. 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B. 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 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2.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这表明了(  )



A. 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 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 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 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3.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以上措施的目的包括(  )
①稳定社会秩序 ②缓解失业压力 ③发展社会经济 ④增强国民体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自由放任主义”者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  )



A. 市场的自我调节
B.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 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 政府大量发行纸币



5.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1.4米的胡佛水坝宣布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6.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



A. 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B.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
C. 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7.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急需缓解危机之法,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他推销解决危机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出现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新政理论的效用
B.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实质相同
C. 该理论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D. 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的现实吸引力



8.美国某时期流行这样一幅漫画如下图,一位绅士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实行政府干预
C. 仿行社会主义
D. 发展混合经济



9.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一做法旨在( )



A. 遏制私有企业发展
B. 缓和社会矛盾
C. 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D. 扩大政府权力



10.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出现了以“里根革命”等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在这次调整的措施中应包括(  )



A. 取消国有制经济
B. 削减公共开支
C. 加强政府干预
D. 发展“新经济”



11.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据此可知,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政策下( )



A. 国家掌管了个人的经济收入
B.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
C. 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政治自由
D. 国家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12.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



A. “守夜人”
B. “中间道路”
C. “大管家”
D. “甩手掌柜”



13.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刺激社会消费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14.阅读下列有关美国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漫画,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②富人的钱财来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
③漫画生动体现了经济危机来临前美国的社会状况
④处于悬崖上危机四伏的是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C. 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 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16.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20世纪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理由是( )
A. 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B. 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C.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 苏联工人的自由快乐;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17.“20世纪90年代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这说明(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B. 农业产业比例上升
C. 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D. 工业产业比例上升



18.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9.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 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0.1933-1939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17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的关注点从华尔街转向了华盛顿”。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 )



A. 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 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
C. 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D. 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一一从罗斯福到里棍》
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四 负责健康与工作的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发布过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说整个英国社会都已经转入了一种“救济金文化”,这种文化为孩子们创造出“一种可怕的遗产”。“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可怕的影响。我还担心这会使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变化,更不用说经济了。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 00亿英镑的负担。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1 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几率是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3)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综上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2.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二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英国四次经济政策变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政策变革与政党政治的关系。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臭名昭著的市场崩溃摧毁了无数公司,产品没有流通性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庄稼在田里腐烂。……失业已经延伸到无数城市街区,大资本家认为自己的帝国被荒废,一些人觉得已无路可走,只能从他们的豪华高层办公室的窗户跳下去自杀。在政治方面,经济困境使许多国家政治风暴频繁发生,政治部门出现高离职率,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政党内讧和法西斯势力高涨的现象。同时,左派势力和更多左倾国家的变化更为明显,某种程度上甚至导致政权颠覆,墨西哥即为此。
——路易斯·桑多夫·拉姆雷兹《技术经济革命框架下对1929年股票崩溃和2007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的历史比较》
与“郁金香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相比,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在原因和影响上有很多不同之处。结合材料加以比较说明。1929年之后,美国是否和荷兰一样一蹶不振,为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原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造成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国民心理疾病加剧。
(4)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保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保制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解析】(1)从材料一中“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 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可以看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美国的这一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的角度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中“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 00亿英镑的负担”“ 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的信息归纳作答。
(4)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每种体制都有自己的弊端和积极方面,这就使我们认识到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保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保制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22.【答案】(1)转变: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2、复兴工业或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6、建立社会保障体系。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解析】(1)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等,不难把握到答案,即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关于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把握到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保险业等。关于第三小问,围绕带来的“积极意义”,分国内影响与国际影响展开分析和认知,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紧扣材料二信息“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等。
23.【答案】(1)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2)危机: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认识: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
【解析】(1)首先抓住材料信息“退休、失业和工伤”、“覆盖全民”、“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然后从社会福利效果、覆盖种类、覆盖人群、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概括成就。
(2)首先抓住材料信息“财政赤字”、“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上升”,然后从财政危机、企业成本、失业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概括危机。(3)结合前面问题福利国家制度的成就和危机,辩证地去分析即可。
24.【答案】(1)原因: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其他政党开始上台执政并提出新的政策。
(2)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化身,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工具;政党能否掌握国家政权与其政党的经济政策有根本联系,其政策推行的目的是为该政党谋取更大化的经济利益,二者相辅相成。
【解析】(1)第一次原因围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对英国影响回答;第二次原因从20
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角度思考;第三次从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角度回答;第四次依据材料中“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角度回答。
(2)本题围绕政党与经济发展关系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与经济利益、经济政策转变以及政党利益最大化”等角度思考作答。
25.【答案】不同:原因:资本主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所决定;生产相对过剩引发危机。
影响:涉及面更广,市场严重萎缩;失业严重;部分资本家破产,丧失信心;引发政治危机。 没有。因为罗斯福通过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度过危机。
【解析】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是生产相对过剩引发,而“郁金香泡沫”主要是期货投机。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范围广、破坏大、持续久。第二小问原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危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