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教学难点:
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三、文题解说
“最后一次讲演”意即闻一多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本文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追悼会结束后,闻一多就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务暗杀了。
四、文体知识
演讲词,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五、生字、词
卑劣(liè) 恐怖(bù) 卑鄙(bǐ) 赋予(yǔ)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锤击:用拳头或器物猛力敲打。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给予。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六、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七、问题探究
1、第1段从哪三个方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些句子表明李公朴先生是无罪遭毒手,由此足以折射出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2)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足见反动派手段卑劣,做法之无耻。
(3)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2、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对比论证。把国民党反动派搞暗杀的卑劣、无耻的行径与李公朴先生光荣牺牲的表现进行对比,进而突出国民党反动派卑劣至极的丑恶面目和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3、请梳理第5段的讲演思路。
围绕“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一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然后,又与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最后,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了例子:
正面: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八、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手法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2)大量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设问句主要用来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竟翻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感叹句是这篇讲演中用得最多的,如“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把讲演者义正词严的指斥、反动家伙尴尬龟缩的情态表现得很充分。
九、主题概括
本文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实现民主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而斗争到底。
十、板书设计
敌人:卑劣 无耻
表达鲜明观点
人民:光荣 骄傲
敌人:虚弱 必败
揭示本质规律
人民:强大 必胜
敌人:终将毁灭
鼓舞人民斗志
人民:发扬传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6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闻一多
新知导入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文题解说
“最后一次讲演”意即闻一多生前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本文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讲,追悼会结束后,闻一多就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务暗杀了。
文体知识
演讲词,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生字、词
卑劣(liè) 恐怖(bù) 卑鄙(bǐ) 赋予(yǔ)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锤击:用拳头或器物猛力敲打。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毁灭: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给予。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问题探讨
1、第1段从哪三个方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这些句子表明李公朴先生是无罪遭毒手,由此足以折射出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2)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足见反动派手段卑劣,做法之无耻。
(3)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问题探讨
2、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对比论证。把国民党反动派搞暗杀的卑劣、无耻的行径与李公朴先生光荣牺牲的表现进行对比,进而突出国民党反动派卑劣至极的丑恶面目和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问题探讨
3、请梳理第5段的讲演思路。
围绕“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一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然后,又与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最后,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了例子:
正面: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手法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写作特色
(2)大量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设问句主要用来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竟翻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感叹句是这篇讲演中用得最多的,如“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把讲演者义正词严的指斥、反动家伙尴尬龟缩的情态表现得很充分。
主题概括
本文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实现民主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而斗争到底。
板书设计
敌人:卑劣 无耻
表达鲜明观点
人民:光荣 骄傲
敌人:虚弱 必败
揭示本质规律
人民:强大 必胜
敌人:终将毁灭
鼓舞人民斗志
人民:发扬传统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