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同步测验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
1. 下列对《社戏》中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2.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一面》等作品。
B.诗人写诗有感而发、言为心声:杜甫化身孤雁表达对乱离漂泊中失群的痛苦;徐志摩再别康桥,抒发眷恋情怀;毛泽东咏梅,尽显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乐观……
C.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次要——次重要——重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D.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法布尔笔下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布丰笔下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叶永烈笔下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惮(dàn) 归省(shěng) 船橹(lǔ)
B.旺相(xiàng) 撺掇(cuān) 凫水(fú)
C.潺潺(chán) 家眷(juàn) 宛转(wān)
D.怠慢(dài) 渔父(fù) 棹着(zhào)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赛 竭力 希奇 桕树
B.嘱咐 怠慢 聚拢 弄潮
C.乌蓬 驳回 屹立 欺侮
D.痕迹 豆荚 诚肯 钓虾
?5.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背起爸爸上学》用最平常的电影艺术演绎着最不平凡的事迹。对于电影主人公石娃来说,最初生活给予他的( )鲜花艳阳,( )贫苦的家庭,( )他是那样的顽强不屈,承受着不该他承受的家庭重负。
A.不是 就是 但是 B.是 还是 然而
C.不是 而是 但是 D.不是 而是 虽然
卷II(非选择题)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45分 ,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这段文字选自《? ? ? ? ? ? ?》,作者是? ? ? ? ? ?。
(2)选文的第②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写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③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 ?”,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 ? ? ? ? ? ? ? ? ?”,充满了诱惑力。
(4)“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 ? ? ? ? ? ? ?的心情。
(5)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结合第一段文字,谈谈该段是怎样表现“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的?
(2)第二段文字中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3)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对后来看戏的经历写过这样一段话:“……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在《朝花夕拾》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菱角,罗汉豆,茭白……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为什么“我”对那夜的豆和那夜的戏念念不忘?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bó?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 ? ? )着? ? ? yǒng(? ? ? )跃
(2)第①自然段开头一句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法上看,属于? ? ? ? ? ? ? ? ??,“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 ? ? ? ? ? ??,表现“我”的? ? ? ? ? ? ? ? ??? ? ? ? ? ? ? ? ??心情。
(3)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词“跑”与第①自然段的? ? ? ? ? ? 一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 ? ? ? ? ??? ? ? ? ? ??。
(4)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视觉? ? ? ? ? ??;听觉? ? ? ? ? ??;触觉? ? ? ? ? ??。
(5)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6)对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答案
1.B
【考点】
社戏(鲁迅)
鉴赏文学形象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
【解答】
B项,小说的标题是“社戏”, 中心情节是去赵庄看社戏。围绕这一中心情节详写了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等几件事,本文主要写看社戏的整个过程,而非社戏的内容。
2.B
【考点】
社戏(鲁迅)
作家作品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社戏》、《一面》不是出自《朝花夕拾》。C.消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重要一次重要一次要”的结构形式-写来。D.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布丰笔下漂亮驯良、巧的松鼠,法布尔笔下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叶永烈笔下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能….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B
【考点】
社戏(鲁迅)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中“省”应读xing;C项中“宛”应读wan ; D项中“父”应读f。
4.B
【考点】
社戏(鲁迅)
常见易错字
【解答】
A项,“希应为’稀’;C项,应为“篷”D项,“肯”应为“恳”
5.C
【解答】
.“不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和“……..是表选择关系,有“两者必居其一”、“非此即彼”的意思,其结论是不确定的,两个选言肢可供选择。.不是……..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其结论是确定的,不供我们选择。石娃的家庭情况不是“鲜花艳阳”那就是“贫苦的家庭”说法不相同,但是意思一-样;而家庭情况是不可以选择的,故用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是不正确的。第三个空,表意思转折,选“但是”比较贴切。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45分 ) 6.
【答案】
(1)社戏,鲁迅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3)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4)急切
(5)“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社戏(鲁迅)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梳理故事情节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文学常识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由“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等语句可知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社戏》。
(2)作答时需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阅读选文第②段可知,“所见”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注意不要把所思所感筛选进去。
(3)题目已经给出明确要求:表现“我”感受的句子。阅读第③段可知,“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是“我”的感受描写,写出“我”陶醉在笛声里。后一问根据“未见”可推断出“先闻”,因为是笛声,所以是“先闻其声”。
(4)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需结合语境分析。从前文看“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知,船行速度很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并非船真的慢,而是“我”迫切地想要看社戏,语句衬托出“我”急切的心情。
(5)作答本题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通读文章,结合“我们已经点开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等内容可知这几段主要写了“我”和伙伴们乘船去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7.
【答案】
(1)“回望”一词,通过动作细节的刻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我疑心”是心理活动描写,同样表现了“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
(2)比喻,把快速行进的“航船”比作“在浪花里乱蹿的大白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航船速度之快,以此体现出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及看完戏后的愉悦心情;通过夜渔的几个老渔父的喝彩来侧面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
(3)“我”怀念的不仅是好戏和好豆,还怀念平桥村的孩子与老人的热情、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怀念那段自由自在、美好充实的时光,怀念自己的童年岁月,以及对江南水乡美好的自然风光的怀念。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社戏(鲁迅)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赏析文章语言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在离开赵庄后“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通过“回望”这一动作细节的刻画表现了“我”的留恋和不舍;“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疑心”说明“我”心中认为,这属于心理活动描写,同样表现了“我”对社戏的留恋之情。
(2)赏析句子时需要先确定角度,可以是修辞角度、描写角度或者用词角度。从修辞角度看,画线运用了比喻修辞,比喻作用在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表达了×××之情”,据此解答即可。此处的比喻,把快速行进的“航船”比作“在浪花里乱蹿的大白鱼”,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突出孩子们驾船技术之高及看完戏后的愉悦心情;“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老渔夫停了艇子“喝采起来”,从侧面表现了孩子们驾船的技术之高。
(3)结尾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其实并不是那夜的豆是“我”有生之年吃过的最好吃的豆,而是环境,因为那夜是最自由、最有趣的生活经历,表达出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了这样的心境,那么豆也好吃了。而且江南水乡美好的自然风光,平桥村的孩子与老人的热情、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我”来说也是十分怀念的。
8.
【答案】
(1)泊,踊
(2)心理描写,夸张,轻松愉快
(3)飞,船行之快
(4)朦胧,悠扬,柔和
(5)示例:《月夜行船》
D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
社戏(鲁迅)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小说阅读
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
根据拼音写字词
描写方法及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bó”应写作“泊”;“yǒng”应写作“踊”。
(2)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描写方法与修辞手法。从句子内容来看,第一句话是对“我”心情的描写,属于心理描写,“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指的是心情很轻松、愉悦,这很明显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此来表现“我”经过波折后内心的轻松与愉快。
(3)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跑”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跑”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跑”是指两岸的连山后退的速度快,即指船行速度快,自然和第①自然段的“飞”相照应,这两个词都表现出行船的速度快。
(4)解答此题关键要能找到从各种角度写景的句子,结合句子内容概括出景物特点,可以用句中的词语作答,也可自己概括。视觉描写的句子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可以用“朦胧”作答。听觉描写的句子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可以用“悠扬”作答。触觉描写的句子:“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可以用“柔和”作答。
(5)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拟写的方法,一般可以是文章的线索,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主旨。从文段内容来看,没有明显的线索,就从内容拟题,可拟为:《月夜行船》或《月下行船》。
(6)解答本题关键要凭记忆回忆前文内容,再结合后文情节来理解句意。画线句前文写的是看戏前的波折,后文写“我”终于踏上看戏的路途,可见这句话属于心理描写,排除A、B两项;此句表现出“我”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