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周周清(一)
1、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湍急(tuān) 缅怀(miǎn) 堕落(duò) 肇事(zào)
改正:肇事(zhào)
追溯(sù) 蟾蜍(tú) 倡导(chànɡ) 强调(qiánɡ)
改正:蟾蜍(chú)
两栖(xī) 褶皱(zhě) 祈祷(qí) 寒噤(jìn)
改正:两栖(q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晓得 腐蚀 祥和 分崩离析
B.无耻 迹像 爆炸 悬崖绝壁
C.致密 势力 锻练 辗转反侧
D.山麓 喉咙 卑鄙 名负其实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 “零落成泥碾作尘”,
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 的月光,溪流上 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 但 跳动 飘摇
B.宁可 也 飘摇 跳动
C.即使 也 跳动 飘摇
D.不但 而且 飘摇 跳动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国房,皆可置之。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素养清。
8.(国学题 )填空。
(1)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发垂髫
(2)波撼岳阳城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9.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__(示例)保尔。他是一个于平凡中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后来他终于认识到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保尔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练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让人感到亲切的榜样式人物。
三、阅读清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清
芮伯献马贾①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③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④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⑤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⑥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贾(gǔ):买,引申为招致。②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③哓:嚷叫。④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⑤谮:诬陷,中伤。⑥渎货:贪财。渎,同“黩”,贪污。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 派 ) (2)王欲无厌( 满足 )
(3)是贾祸也 ( 这 ) (4)卒献之 ( 最终,终于 )
1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子无以应之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尔知王之渎货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芮伯之罪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伯)得到一匹好马,想把(它)献给周厉王。
(2)芮伯之罪也。(这)是芮伯的过错
13.芮伯最终被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芮伯被逐是因为他不善于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
参考译文: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得到不止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时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二)课外阅读清
养一畦露水
许冬林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
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
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有时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
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选自《深圳商报》2013年11月5日? 有删改)
14、 作者回忆童年时“我”“在露水里泡大”,讲了哪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
【答案】示例:①苇荡割草洗露水浴?? ②夏夜房顶宿露水中?? ③秋晨上学露水美脚
15、赏析下面的句子。
(1)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露宿房顶时凉爽、自由、舒展的感受。
(2)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角度写出露珠落在“我”身上,带给“我”清凉愉悦的感受,形象生动。
16、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
【答案】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
17、揣摩第⑨段中“痴想”的具体内容。
【答案】?示例:我能拥有一座庭院。我在院子里,种花种菜种草。清晨起来,临窗赏览,看我养的一畦一畦的露水。
18、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露”的诗句,分析下面各句中“露”的不同含义。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摘自曹操《短歌行》)
(3)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
【答案】(1)句中的“露”是景物,写出秋天的萧瑟冷落(起兴,引出歌咏对象“所谓伊人”);
(2) 句中的“露”比喻人生短暂;
(3) 句中的“露”象征清纯美好,有闲情雅致的诗意生活。
1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则那样难过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篇文章回忆了自己童年“在露水里泡大”的有趣生活,表达了对失去多年的童年生活的闲情闲趣和诗意的怀念之情。
(三)古诗鉴赏清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20.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奇异的想象,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只有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只直译给1分。
四、写作清
22.题目:那次,我真的__________。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