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18: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识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①纯碱 ②生石灰 ③醋酸 ④熟石灰 ⑤酒精 ⑥铜 ⑦石墨 ⑧氧化铁
A.有机物—③⑤ B.碱—①④ C.氧化物—②⑧ D.单质—⑥⑦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铁粉作“双吸”剂 B.浓硫酸作气体干燥剂
C.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D.稀盐酸作除锈剂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B.碱溶液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镁、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氢气
5.“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复分解反应会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故生成这些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因为铝与盐酸反应生产 AlCl3和H2,所以铁与盐酸反应生产FeCl3和H2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用水区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C.用石蕊试液区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食盐 B.检验氧气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8.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若不含金属离子,则不属于盐类
9.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研磨后闻气味
C.滴加液体 D.测定溶液的pH
10.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CaO—生石灰 B.Ca(OH)2—石灰石
C.O2—臭氧 D.Ag—水银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纯碱 B.生石灰 C.熟石灰 D.石灰石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二氧化碳验满 D.稀释浓硫酸
二、实验题
13.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这说明了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具有挥发性。
14.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和设计的问题。

(1)量取的蒸馏水,最好选用的量筒规格是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向如图1所示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序号),可能引燃铜片上的白磷。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氯化钠
(3)探究紫色石蕊变色规律的实验中,往点滴板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2所示的试剂,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其中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孔穴______(填孔穴编号)。
15.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__试剂可制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 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二氧化碳,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NH3),应选择的制备和发生装置是______。

三、推断题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A和?D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E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俗称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由B→A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4)C在生产上的用途有______(写一种)。
17.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液体,H是一种红色固体,J的溶液呈黄色。
提示:(1)物质B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在高温下单质碳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F 。
(2)物质B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3)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请回答:

(1)试写出X与Na2CO3反应的实验现象 。
(2)右图所示的三个反应中,有一个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19.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取废水样品98g,向其中逐滴加入标准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g(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工厂化验室用20% 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计算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6.D 7.B 8.B 9.B 10.A 11.C 12.C
13.胶头滴管 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浓氨水
14.C A 1
15.酒精灯 分液漏斗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2KMnO4K2MnO4+MnO2+O2↑ 稀硫酸 浓硫酸 a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AE
16.熟石灰 CuSO4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CaO+H2O=Ca(OH)2 作化工原料
17.(1)H2O2Fe (2)催化 (3)③
(4)Fe2O3+6 HCl===2FeCl3+3 H2O
18.(1)产生白色沉淀 (2)Ca(OH)2+CO2=CaCO3↓+H2O
19.1%.
20.4.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