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此句指的是什么地方?
此地都有些什么风景名胜啊?
苏杭的美景
雷峰塔
雷峰塔
西湖
西湖
惠山泉
惠山泉人称天下第二泉,我们今天将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就是以这“二泉”命名的,叫“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
作者华彦钧(1893-1950)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又名阿炳,诞生于江苏无锡城中道教雷尊殿—和山房,父亲华清河擅长演奏各种民族乐器。
阿炳生平的事迹
阿炳八岁出家学道,在父亲的指点下刻苦学习职业道士必须掌握的几件乐器,没几年便具备了相当的演奏水平。二十一岁患眼疾逐渐恶化,三十岁离开道门,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三十五岁眼睛全瞎,从此流浪街头,被称为“瞎子阿炳”。
阿炳一生遭遇坎坷,但爱憎分明,他用自己的歌喉和手中的乐器对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卑劣行为进行了抨击。阿炳演奏的音乐深为当地观众喜爱,这与他广泛学习分不开,他的艺术根底扎实,又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独成一派。他演奏的乐曲据说有700多首,目前流传于世的六首音乐。但他的音乐传到了全世界,感动了无数的听众。
阿炳的代表作: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龙船》和《大浪淘沙》等。
其中《二泉映月》被誉为《魔术号角狂想曲》,有它独特的魅力。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冷泉之境所迷。后他又双目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拉此曲以泻心中悲愤不平之情。乐曲旋律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惋中见风骨,使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撼而嗟叹不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本无标题,它的曲名乃是几个人即兴而定,与乐曲本身内容无密切联系。因此在理解音乐时,不能囿于标题含义,而应从音乐的表现着手。)
引子部分:
让人有种内心思绪万千的无限感慨和叹息
蕴涵了全曲一种悲凉寂静的意境
此部分短小紧凑,节奏由紧到松,音调由高到低,犹如一声揪心的叹息。
赏析《二泉映月》
曲式结构:
引子+主题+主题的五次变奏
主题部分:
第一乐句:
该乐句平稳而又宁静,却紧紧扣住了人们的心弦,让人觉得凄凉忧伤。
第二乐句:
该句是阿炳特有的气质,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
他在演奏的盲艺人的感情韵致。虽然打破了前面的沉思,仍然是昂扬中带有忧郁,使人感到无限地感慨。
主题的第三乐句:
该乐句是第一乐句在高音区的发展和变化,弱拍上的切分音,变换不定的重音,力度上的急骤变化,是旋律铿锵有力,情绪激动,达到主题段落高潮.
主题变奏四的第三乐句:
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全曲最高音所在。
这部分音乐节奏更加紧凑,装饰音也加多了,情绪较为激动,音乐高亢奔放,铿锵有力,使积压在作者心头的无法抑制的激情得到完全宣泄.
总述:
上面三个乐句音乐情绪由平静到昂扬到激动,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人生态度。乐曲的音乐基本是围绕主题,采用了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展开,把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乐曲由引子和六段构成,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经过五次变化和发展,是我国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发展,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乐曲的速度变化不大,但力度的变化幅度大,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聆听《二泉映月》
我们从这个曲子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二泉映月》是伴随华彦钧先生的辛酸悲苦的人生而写成的。但是,从这个曲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他并没有因为苦难而颓废、消沉。而是勇于反抗、热切的渴望和探求。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想到华彦钧先生的这首《二泉映月》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乐观是对待生活,战胜困难。
作业布置
根据这首乐曲的意境,找一首诗或是一篇文章进行配乐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