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18:5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表面皿、火柴、烧杯、密封袋、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问:在我们科学课中有哪些观察方法?(看、闻、听、摸、不可以尝)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出示两种不知名液体
问:通过这些方法对这两种液体进行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学生汇报)
问:那么如果一瓶是水、一瓶是白醋,哪一瓶是白醋?(预设:有酸味的一瓶)
2.出示白色固体
学生观察白色固体。(颜色、状态、气味)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根据生活经验这种物质和我们生活中哪种物质比较接近?(预设:食盐、小苏打)我们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和这些物质很相似,但仅仅通过经验来确定某种物质能不能?(讲明带来的白色固体是小苏打)
讲解白醋和小苏打的性质及日常作用
4.学生帮助教师概括物质的特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问:看到了这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你有什么想法呢?(预设: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怎么样?)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先固体后液体的顺序进行的。
教师讲明实验要求、学生实验
2.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注意规范用语)
四、探究反应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问:通过刚才的实验,咱们原本瘪掉的塑料袋鼓了起来,说明产生了什么?(预设:鼓起来了,有气体产生)你们看到袋子里产生的气体的样子了吗?(预设:无色)说明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啊?这会是什么气体?你如何去证明你的猜测?
学生猜测(预设):二氧化碳、空气、氢气等
出示常规气体性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出示实验要求
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分析
火柴熄灭了,说明这种气体与空气不一样,空气支持燃烧,而这种新气体不支持燃烧。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的特点,那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6.教师演示实验,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呢?
7.问:再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
8.总结归纳:这种气体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9.小结:科学是严谨的,光靠这两个实验来验证它就是二氧化碳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10.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揭示
总结揭题: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发现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它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它们的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1.瓶子里的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原来的白醋吗?(根据时间适当调节开展证明)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二氧化碳的日常应用。
2.知识总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板书设计】
小苏打 + 白醋 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无色透明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