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12 18:53: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 学 设 计
课名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省份

区/县
泸县
单位全称
教师姓名
学段 学科
小学科学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册次 章节
4下二单元第四节
课时
教科版
年级
四年级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经建立起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并且已经认识到生物是需要繁殖的,它们并不以个体的死亡而结束,它们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生命,使得物种得以延续。他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
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周围环境与种子的
传播方式是有联系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假设,并能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
寻找证据验证推测。
3、激发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
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推测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准备
油菜荚、苍耳、各种植物的图片、记录表
多媒体教学 环境
电子白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朗读引入
1、出示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师生合作朗读。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儿童文学作品做引导,这首小诗笔调清新,儿童化的诗句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师生合作完成诗歌朗读后,我会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去关注它其中蕴含的科学道
理。
促进学生思考、提问,顺理成章地开
始科学探究。
电子白板出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探究过程
1、分组探究
2、汇报交流
3、风传播的学习
4、水传播的学习
5、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6、总结
出示苍耳、油菜荚的图片
教师: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以一种植物作为你们小组的研究对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结合日常积累的经验,发挥合作互助的精神,将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研究同一植物的小组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指正或补充。
在各组介绍了三种不同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方法后教师适时地引出“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的概念,并同步出示板书。
教师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学生思考蒲公英种子的特点及传播方式?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并说明推测的依据。
教师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引出“风传播”的概念。
教师出示莲蓬的图片,介绍莲的果实、种子的特点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莲蓬和莲子的特点以及莲生活的环境推测一下它传播种子的方法;是风传播、动物传播和自体传播中的一种吗?还是别的新方法呢?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并说明推测的依据。
教师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引出“水传播”的概念。
出示多种植物的图片(槭树、蓟、凤仙花、葡萄、番茄等),教师对其特点作适当的介绍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四种方式,现在投影仪上的这些植物都是属于这四种传播方式中的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有把握认定其传播方式的一种植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同步在板书中补充同种传播种子方式的植物的名称。
植物妈妈们用了各种各样的妙招传播种子,可是为什么她一定要千方百计把种子送到远方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归纳:大量的种子聚集在一起,种子成活的机会很小;把种子四处散播有利于繁殖后代。
本环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自身外部形态、结构的关联
学生通过互相补充、修正,逐渐完善对种子传播的认识,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完善得出认知会让学生获得初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及其种子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莲蓬的传播方式及其种子的特点
学生活学活用
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种子传播的意义所在
电子白板出示苍耳、油菜荚的图片及表格
电子白板出示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的概念
电子白板出示蒲公英的图片
电子白板出示莲蓬的图片
电子白板出示槭树、蓟、凤仙花、葡萄、番茄的图片
电子白板出示种子散播的意义
要求:
1.请将您做好的教学设计以word 形式上传至平台,命名为姓名+教学设计名称;
2.请您保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禁止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