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大连市沙河口区 格致中学小学部 于光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一首广泛流传于欧美地区的三声部轮唱歌曲,四三拍,C大调,一段体结构,共有三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呈上方三度进行,构成了和谐的三度叠置和声效果,第三乐句用X - -的固定节奏描述美妙的钟声,歌曲轮唱打破传统轮唱方式,采用声部间六小节完整乐句的逐个进入,描绘出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带给人一种悠闲、雅致、恬静、安详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体验感受、歌唱、探索创造能力逐步增强,
但三个声部的轮唱则是教学难点,尽管前面已学过二部轮唱《老爷爷赶鹅》作为铺垫,但这首轮唱歌曲打破传统轮唱方式,加之三个声部较为严格的三度叠置和声效果,所以较二部轮唱《老爷爷赶鹅》又上升了一个难度和层次,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对孩子具有挑战性,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演唱兴趣,抓住三年级学生嗓音处于黄金阶段这一契机,提高学生初步的合唱能力与素养我充满了信心。
三、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抒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学会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六小节一换气。
知道这是一首轮唱歌曲,了解轮唱演唱形式,在轮唱中感受和声的魅力。
能用声势、律动、打击乐器、划旋律线等方式表现歌曲。
喜欢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并激发轮唱演唱兴趣,有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意境。
唱好三个声部的轮唱,做到声音的和谐、均衡与统一。
教具:
弦乐器、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白船》律动进入教室。(运用脚下、上肢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拍韵律)
(二)新授教学:
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你听一听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描绘了黄昏、教堂、钟声的美丽景色)播放动画《美丽的黄昏》,师生用动作感受其韵律。
再次播放歌曲视频《美丽的黄昏》,请你根据画面感受歌曲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呢?(恬静、安详、温馨、美妙的意境)师生用晃动身体的肢体语言感受意境。
揭示歌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
再仔细聆听歌曲:
(复听歌曲:歌曲是几拍子的(3/4拍)?情绪又是怎样的?(抒情优美)用声势感受节拍。
(精听歌曲:歌曲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稍快、中弱)演唱形式是什么?(轮唱)用指挥图示来感受。
(师介绍轮唱的概念;
④播放动画版的《美丽的黄昏》KTV课件,感受体验歌曲是几个声部的轮唱?(用手势表示出三声部轮唱)
⑤仔细聆听第一、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给我们带来的三声部轮奏,感受其效果是怎样的?(厚实、丰满、优美、和谐)
5、出示歌曲三个主要乐句:
(视唱歌曲旋律,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三个乐句)
(边视唱曲谱边划旋律线,感受出哪一乐句音域稍高?(第二乐句)
(熟练视唱三个主要乐句,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中弱、渐强、渐弱)
④在三个乐句中几小节一换气?(六小节)所以要用缓吸缓呼的方式表现歌曲悠长的气息。
6、填词演唱三个乐句:
(边唱边用三个动作表现三个乐句。
(再次边唱边表演三个乐句,思考用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表现出风吹玲动、树叶沙沙作响的意境呢?(碰铃、沙锤)
出示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伴奏:
碰铃 X - -
沙锤 0 - -
在二、三乐句处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渲染意境。(碰铃、沙锤)
8、分别学习视唱三个声部的旋律:
第一声部:边视唱边用声势表现。(拍手、点手心)
第二声部:边视唱边换一种声势表现。(脚掌点地、两手拍腿)
第三声部:边视唱边用指挥图示表示。
9、分别填词演唱三个声部的歌词:
第一声部:最后的音乐记号叫什么?唱准最后乐句延长音记号的力度与速度变化。
第二声部:做到准确的进入并起唱。
第三声部:做到准确的进入并起唱。
师介绍歌曲的轮唱方式:
这首歌曲打破以往从第一、第二小节后进入轮唱的方式,而是从六小节后进入轮唱(二、三声部分别相隔六小节后进入轮唱)
11、合作轮唱歌曲:
(师生合作轮唱第一、二声部,注意二声部准确进入。
(师生合作轮唱第一、第二、第三声部,注意二、三声部准确进入。
(学生合作轮唱第一、第二、第三声部,注意二、三声部准确进入。
歌曲处理:
学生分三个声部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做到准确的进入并和谐、均衡、统一的表达歌曲意境。
合作表演:
全体起立,请同学们一起用人声、器乐、律动表演合作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延伸拓展:
师总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了轮唱,轮唱属于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今合唱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这就是现在流行的阿卡贝拉。也叫做无伴奏合唱。
观看阿卡贝拉(无伴奏合唱)视频,初步感受以人声清唱表现出的和声的魅力。
师结束语:今天我们在轮唱中感受到了和声的魅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高水准的演唱也能在同学们的口中传唱开来。
在动画《美丽的黄昏》中结束本课。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本课歌曲教学抓住三年级学生处于嗓音的黄金阶段,借助轮唱教学开启今后合唱教学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充分领略不同声部交织在一起的和声效果,最终感受到和声的魅力之所在。
轮唱是合唱教学的基础,也是合唱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它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几拍或几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旋律,而又形成相互对比、相互交叉的和声美感。歌曲《美丽的黄昏》就是一首典型的三声部轮唱歌曲,轮唱形式较为简单易行,由第一声部先行,其他两个声部随后在六小节之后跟进,同时各声部通过演唱同一个旋律,形成“滚动、流动”式唱法,引导学生更好、更快、更有趣的走进多变的声部旋律,在感受歌曲旋律抒情优美的同时,还极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建立起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合作意识,达到歌声交流中的和谐、均衡、统一的和声效果。
本课教学还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体验放在重要位置,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学生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教师以情带情,情智交融,创造出越发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发展学生音乐才能提供空间。美国教育家苏娜丹待克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会完全理解了。”可见,参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为此歌曲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互动;实现人境融合,达到忘我的互动;深入挖掘教材,做到情感交流的互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当前合唱艺术地位日益增长、影响日益深刻的今天,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我要继续引领学生遵循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共同奏响轮唱、合唱教学的乐章,从而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伴着合唱这美妙的旋律向着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