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我的音乐网页《咏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我的音乐网页《咏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2 20: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唱歌《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观看戏曲、演唱戏曲、歌曲,表演歌曲,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的热爱之情。
能够自然、优美地演唱《咏柳》,体现黄梅戏唱腔特点。
初步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戏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优美地演唱《咏柳》,体现黄梅戏唱腔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附点节奏、跨小节切分节奏、拖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钹、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同学 们 好 ,老师 您 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戏曲的世界,一起感受我国戏曲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戏曲表演,注意观察演员在舞台上行走的特点。
师:这是戏曲表演的一项基本功——跑圆场。请注意看老师的动作演示:
手比划:(1)勾脚尖,(2)脚跟先着地,(3)有轧的过程,(4)上身正直。
教师示范→学生跑圆场。(教师用钹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戏曲、跑圆场、用钹伴奏,让学生体验戏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戏曲学习氛围。
讲授新课:
1、欣赏黄梅戏、感受特点:
师:大家觉得戏曲有意思吗?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所以戏曲种类很多,其中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豫剧为五大剧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黄梅戏,(播放《谁料皇榜中状元》视频)看看她有什么特点。
(1)唱得好不好?看戏迷是怎样叫好的,我们也来学一下,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戏迷,当你看到精彩的表演也这样叫好。
(2)说说这段黄梅戏给你怎样的感受?旋律(抒情)、唱腔(甜美、婉转)、形式(活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黄梅戏表演,从表演形式、唱腔感受黄梅戏的特点,同时熟悉《谁料皇榜中状元》的曲调,模仿戏迷叫好,活跃课堂、营造戏曲学习气氛。
2、学唱黄梅戏、熟悉曲调:
师:让我们来学学这段《女附马》中的经典唱段《谁料黄榜中状元》。
(1)先看拍号(几拍子),戏曲里叫一板一眼,板表示强,眼表示弱。让我们学戏迷边打板眼边听戏:听一段→唱一遍
通过学唱,感受到音域不高,这是黄梅戏又一特点。
【设计意图】在学唱黄梅戏的过程中,了解戏曲知识“板眼”,并为歌曲学唱做准备,同时引导学生模仿戏迷边打板眼边听戏,再次把学生带人听戏的环境。
3、学唱歌曲
师:感受了黄梅戏的曲调后,接着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从歌词和旋律上找一找。
歌词为古诗,这是今天的新歌(板书课题),曲调相似,熟悉吗?
先提示观察两个曲谱,再寻找相似乐句。引导学生发现歌曲采用了黄梅戏曲调。
欣赏古诗朗诵,(注意表演者的声调变化(抑扬顿挫),(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朗诵。
熟悉旋律:注意听老师怎样唱旋律,注意看老师怎样画旋律线。
学生边画旋律线边用“lu”、“yi”来演唱。
学生听范唱并思考:歌曲演唱应当注意什么?(附点)
对比有无附点的区别,作用:附点使歌曲更优美。模仿老师做动作,边听边体会附点作用。
通过试唱,找出你觉得哪个乐句不好唱,有困难。
拖腔:齐读概念,这句包含了戏曲的拖腔、跨小节切分。划拍听→教→唱
教师教唱两遍→试唱→纠正错误(听琴→唱谱→填词)→师生接龙→学生接龙→齐唱→男女生比赛→听范唱→有感情演唱)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比较黄梅戏和《咏柳》的曲谱,找出相似乐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教唱时用教师范唱,哼唱、画旋律线、听范唱,等加强聆听熟悉旋律,同时用笑脸标出附点,带领学生用动作体会附点的作用,并解决难点拖腔和跨小节切分的演唱,然后变化多种形式练习歌曲,避免学唱的枯燥,最后模仿范唱表现黄梅戏的优美、抒情。
4、歌曲表演
  师:戏曲表演还讲究身段表演,老师根据歌词内容,编了几个简单动作,一起来学一学,先看老师表演。接着分解动作→跟音乐练习→跟视频练习→学生载歌载舞
师:通过表演你有什么感受?希望你们能喜欢上戏曲。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学生简单的戏曲表演,使学生感受戏曲表演的乐趣,再次感受戏曲的魅力并了解简单的戏曲表演有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对戏曲的兴趣。
歌曲创作.
师:观察两首歌曲歌词字数,每句7字,这是黄梅戏又一个特点,用一首古诗填词创作一首新歌,课后每人选一首古诗创作新歌曲唱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学以致用。
走进黄梅戏:一起来听听黄梅戏介绍,了解她的经典曲目,优秀演员。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小结: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表演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多观看、多了解,从中增长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进而促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下课,跑圆场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