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5.3.2 命题、定理、证明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伟智学校——康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为了让我们这堂课更加生动有趣,今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自我介绍。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判断每句话的对错。
我是康锋,我的年龄是30岁,身高是190cm,今天我穿的是白色的上衣,我是你们这节课的数学老师。
这一环节除了导入,还有设置任务的目的
(1)我是康锋
(2)我的年龄是30岁
(3)身高是190cm
(4)今天我穿的是白色的上衣
(5)我是你们这节课的数学老师
这些语句在表述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都是对一件事情的判断
探究活动一.命题的概念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总结归纳: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
命题。
注意:
练习一: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你饭吃了吗?( )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 )
(4)对顶角相等。 ( )
练习二: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是命题的例子
(学生活动)
√
√
①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② 如果a>b,b>c,那么a=c .
③ 如果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那么结果仍是等式
④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结构特征?
探究活动二:命题的组成
①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② 如果a>b,b>c,那么a=c .
③ 如果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那么结果仍是等式.
④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结构特征?
这四个命题都是“如果 …… 那么…… ” 的形式
探究活动二、命题的组成:
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都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如果 …… ,那么……
命题的组成
2.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1.题设是已知事项,
题设
结论
命题的形式
①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② 如果a>b,b>c,那么a=c .
题设是:两个角相等
结论是: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题设是: a>b,b>c
结论是: a=c
例1:下列命题中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练习三: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2)如果a=b、b=c,那么a=c;
(3)对顶角相等
(1)熊猫是国宝。
(2)国宝是熊猫。
问题:这两个命题正确吗?
探究活动三、命题的类型
用这个简单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命题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真命题要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
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
1、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由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类型:
(1)如果a//b,b//c,那么a//c;
(2)直角都相等;
(3)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4)同位角相等
例题2:观察下面的命题 ,并判段命题的真假.
真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假命题
练习4:课堂小游戏(真假命题接力赛)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说真命题,第二个同学说假命题,第三个同学说真命题,这样下去,知道最后一个说完,都没有出错,该小组获胜!获胜的有奖品哦!
设置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的参与课堂,通过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假命题。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
定理:正确性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公理和定理都可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公理、定理及证明:
如: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如:对顶角相等。
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
推理过程叫做 证明 。
证明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
例3:你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述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吗?
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已知:a⊥c, a⊥b .
求证:b∥c
1
2
b
c
a
已知:如图,直线a⊥c, a⊥b.
求证:b∥c
1
2
b
c
a
∵a⊥b
∴∠1=90°.
∴又b∥c
(垂直的定义).
∵a⊥c.
证明:
( 已知)
(垂直的定义)
( 已知)
∴∠2=90.
∴∠1=∠2=90°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4:判断“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下图中,OC是∠AOB的平分线, ∠1= ∠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1
2
练习五
1. 如图,已知:AC∥DE,∠1=∠2,试证明AB∥CD。
A
D
B
E
1
2
C
证明: ∵由AC∥DE (已知)
∴ ∠ACD=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2(已知)
∴ ∠1=∠ACD(等量代换)
∴AB ∥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小结与思考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