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五单元《唱歌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五单元《唱歌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2 20: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那达慕之歌》教案
青阿拉腾达来达来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那达慕之歌》中热烈欢快的情绪,体验那达慕大会的热烈气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多种力度变化,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了解歌曲旋律重复的特点,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与营造的氛围。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课本、课件、U盘、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每到六月就会举行一个盛大的聚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并提问:“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介绍“那达慕”:“那达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它是蒙族人民盛大的群众性体育文艺集会。一般都在初夏召开,届时方圆数百里的蒙族人民聚会在一起,进行摔交、赛马、射箭等活动,还进行商品交易和交流生产经验、评选劳动模范等,民间艺人还会进行表演。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提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什么呢?
2.再次聆听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师提示:请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表现赛马的场面,用手模仿拉缰绳的动作。
3.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出示歌曲谱例,指导学生看书跟琴,用“啦”演唱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演唱。教师可以给学生画拍子,让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好节奏。
4.学习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按照节奏读歌词。重点指导学生读歌词时的吐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相同的部分。
(2)介绍 “好来宝”。
师:好来宝,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
(3)代入歌词,并进行演唱。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吐字要清楚,这首歌曲几乎一字一音,字多腔少,是蒙古族的短调。指导学生体会“那达慕”盛大的场面,唱出感情、唱出气势。结束句的演唱,在唱“啦”时,嘴要张圆,不要咧开,声音要竖起来,不要白。
(4)学生跟随《那达慕之歌》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5)学生听音乐在教室里围圈模仿赛马,边唱边表演。
5.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结束句的力度。
1.从p到f,表示气氛越来越热烈。
2.从f到p,表示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3.前四小节用f,后四小节用p,最后两个音用f,表示回声的效果。
带领学生聆听《那达慕之歌》伴奏,让学生亲自实践自己设计的结果,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参加“那达慕”大会,模仿“那达慕”大会上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并演唱歌曲,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查找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
学生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从p到f——气氛越来越热烈。
从f到p——欢乐的人群渐渐散去。
六、教学反思(略)
在本首歌曲的拓展活动中, “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我鼓励学生起来大胆尝试。同时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的兴趣很浓。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 ? ?不足之处,在歌曲处理方面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多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处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处理歌曲的乐趣。另外,努力给孩子们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多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
七、安全教育
放学上学时候学生必须各回各的家不能同学家里串门,如果有需要去同学家必须和家长打好招呼才去。回家路中途别玩耍、过马路要注意车辆的出入和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楼道内大声闹玩、墙上不能喧哗。文明上学、当一名合格的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