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13 01: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1.(2019?济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图甲所示是一些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所作的猜想与假设,图乙是实验用到的弹簧测力计。

(1)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是   ~   N。
(2)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刚猜想的日常生活事例:   。
(3)小刚为了验证自已的猜想,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还要在木块下面的水平长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毛巾等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改变   。

(4)小刚和部分同学通过实验收集到了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接触面面积 压力/N 摩擦力/N
1 木块与木板 4 0.8
2 木块与木板 5 1.0
3 木块与木板 6 1.2
4 木块与棉布 6 2.0
5 木块与毛巾 6 2.5
其中,小刚通过他的上述实验收集到的是序号为   、   、   的三组数。
(5)通过对这三组数据的分析,小刚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2019?雅安)针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与压力有关,还是与重力有关?”这一问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步骤 台式测力计示数F/N 金属盒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① 把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在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4.8 4.8 1.9
② 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重复步骤①的实验 3.2 4.8 1.2
③ 氢气球仍系在金属盒上,往金属盒加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4.8N,再重复步骤步骤①的实验 4.8 6.4 1.9
(1)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   ?(选填“间接地”或“直接地”)测出摩擦力大小;
(2)实验步骤②使用氢气球是为了改变   ??(选填“金属盒对纸的压力”或“金属盒的重力”);
(3)根据实验步骤②、③的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4)要分析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应选择   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5)与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金属盒测量摩擦力相比,拉动白纸进行实验有许多优点,以下说法中不是其优点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B.测力计位置和示数较稳定
C.拉动白纸时所用拉力较小,能省力
3.(2019?抚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丙所示。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   (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   运动状态。
(3)小悦还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如图丁所示实验。

①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木块。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并得出结论。
②实验中发现两次木块移动距离都较近,于是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在   相同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   来减小木块与平面的滑动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4.(2019?朝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选取了如下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砝码、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

(1)在此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然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N。
(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5)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还可探究下列哪个实验   
A.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5.(2019?葫芦岛)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同一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的减小是因为受到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做   。
(3)实验后分析得出:如果让同一个小车在三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相等,   表面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最少,   表面上的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前的位置最高。
6.(2019?鄂尔多斯)如图甲,浩浩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如图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cm。
(2)实验时,小车每次都滑到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一对   ,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阻力(f)的作用。(即合外力F合=f)
(3)对比甲图可知: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就越远,速度减小的就越   ,如果阻力为零,小车将   。
(4)浩浩评估实验时发现,本实验还可以探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阻力(合外力)的定量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用类比的方法联想到: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用速度v来表示,那么速度变化快慢就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之比,用加速度a来表示,他重新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物理量次数 水平接触面 小车质量m/(kg) 初速度v0(m/s) 末速度v1(m/s) 减速所用时间t(s) 速度减小快慢a(m/s2) 阻力f(N)
1 毛巾 0.04 1 0 0.1 10 0.4
2 棉布 0.04 1 0 0.2 5 0.2
3 木板 0.04 1 0 0.4 2.5 0.1
对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可知:同一物体速度变化快慢(a)与阻力(f)的关系式为   。
(5)交流讨论时,薇薇说:高速路上,满载的大货车很难停下来,而小轿车却容易得多。试猜想,速度变化的快慢(a)可能还与   有关。

7.(2019?本溪)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应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A,根据   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   相同时,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甲、乙两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如果速度相同,甲、乙两次的拉力功率P甲   
(填“>”、“=”或“<”)P乙,乙图中物体B   (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4)将实验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改进: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物体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方向   (填“向左”或
向右”),此过程中木板   (填“必须”或“不必”)匀速运动。

8.(2019?巴中)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分别标记出小车在水平面的毛巾、棉布、木板表面的停止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标记a是小车在   (选填“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慢”);
(3)在此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可知观点   (选填“A”或“B”)是正确的;
A.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相同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可以探究小车的重力势能与   有关。
9.(2019?辽阳)红红用质量相等的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

(1)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   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填“木块”或“小车”)的表面更粗糙。根据A、C两次实验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C实验中,若红红将拉力增加到3N(小车仍随木块一起运动),此时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小车   (填“不受”或“受”)摩擦力的作用。
(3)如图乙所示,红红又进行了D、E、F三次实验。将小车在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三个表面水平运动,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最远,说明阻力越   ,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
10.(2019?桂林)小蓉和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
(1)实验开始前,小蓉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大家发现,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   越大,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越远。从而让大家更加明确了,本实验要使用   法。
(2)实验中,大家将可调节倾斜角度的斜面与木板平面组合,然后依次将毛巾、棉布铺在木板上,开始探究小车在三种平面上的运动情况,结果发现小车直接冲出棉布末端,在仅有目前已搭建好的实验器材基础上,他们采取   的方法完成了整个实验探究过程。
(3)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同一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   ,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可知,同一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   。

11.(2019?吉林)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如图所示,根据   的知识,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   N;如果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

12.(2019?黑龙江)某班级同学为了帮助体委解决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组队问题,做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①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②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级选体重   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穿图2中的   (填“甲”、“乙”或“丙”)种鞋。

13.(2019?铜仁市)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4.(2019?通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   (选填“甲”或“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15.(2019?泸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毛巾如图甲,第二次将毛巾换为棉布如图乙,第三次撤去棉布如图丙。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   。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会在水平面上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减速”或“加速”)。
(4)用如图丙装置,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   的关系(选填答案序号)。
A.重力势能与质量
B.重力势能与高度
C.动能与质量
D.动能与速度
16.(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   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   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   。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17.(2019?山西)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直线运动;根据   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创新”小组在同一木板上,测量了不同压力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次数 1 2 3 4 5 6
F压/N 2.0 3.0 4.0 5.0 6.0 7.0
f/N 0.8 1.3 1.6 1.9 2.4 2.8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图象。对比分析两组图象你的新发现是   。
18.(2019?福建)如图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如图甲中,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   大小相等;图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受到的水平拉力   大小相等。(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2)如图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A的示数为4.0N,测力计B的示数为2.5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若增大拉力,当A的示数为4.8N时,B的示数为   N。
19.(2019?天水)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   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3)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   N。

20.(2019?烟台)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实际摩擦力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丙所示的实验过程,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4)图丁是小红同学对实验方案的改进,D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请你指出小红同学方案的优点。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实验探究题—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1)根据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确定测量范围(量程);
(2)小刚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结合实际举例;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回答;
(4)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分析相关数据,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解:(1)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是0~5N;
(2)小刚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生活事例:穿着鞋底有深花纹的运动鞋不容易滑倒;
(3)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刚为了验猜想,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还要在木块下面的水平长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毛巾等进行实验,这是为了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小刚通过他的上述实验收集到的是序号为3、4、5的三组数;
(5)比较通过对这三组数据的分析,小刚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0;5;(2)穿着鞋底有深花纹的运动鞋不容易滑倒;(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3、4、5;(5)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测力计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
(2)氢气球受到的浮力作用,氢气球竖直向上拉金属盒,据此分析;
(3)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要控制重力相同;
(4)要分析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是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A、金属盒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测力计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据此分析;B、根据测力计静止分析;
C、拉动白纸时要克服白纸对其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据此分析。
【解答】解:
(1)在实验中拉动白纸运动时,金属盒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金属盒受到的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测力计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间接地测出摩擦力大小;
(2)实验步骤②使用氢气球,由于氢气球向上拉金属盒,所以金属盒对白纸的压力变小,但其本身的重力不变;
(3)实验步骤②、③的数据,物体的重力和压力都不相同,没有控制重力不变,根据实验步骤②、③的数据不能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4)要分析摩擦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是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应选择①③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5)A、金属盒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测力计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A正确;
B、测力计位置和示数较稳定,B正确;
C、拉动白纸时要克服白纸对其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不存在省力的问题,C错误。
故答案为:(1)间接地;(2)金属盒对纸的压力;(3)不能;(4)①③;(5)C。
【点评】本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与压力有关,还是与重力有关,考查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数据分析等知识。
3.【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3)①因为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保证速度不同而质量相同,让相同质量的小车从不同高度滚下;
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
(2)由实验知:接触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则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①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控制质量不变,改变速度,可以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得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不同;
②用木板代替毛巾进行实验,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木块移动距离较远,实验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速度;(2)小;匀速直线;(3)①不同;②压力;粗糙程度。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知道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并能根据所学的其他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本实验中相关的实验现象
4.【分析】(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以应用控制变量法解答;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根据拉力的变化判断出摩擦力的变化;
(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解答;
(5)根据提供的器材分析解答。
【解答】解:(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只改变压力大小,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等于拉力,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也增大;
(3)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5N,示数为2N;
(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压力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摩擦力也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5)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棉布、毛巾三种不同接触面材料,所以还可以完成“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探究,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变大;(3)2;(4)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5)A。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有关”,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根据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以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5.【分析】(1)采用控制变量法,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可以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最终停下来;
根据图可知,毛巾最粗糙,滑行距离最近;木板最光滑,滑行距离最远,说明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由此推理,可得出结论;
(3)根据W=fs分析解答。
【解答】解:
(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速度,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由题知,实验中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大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的减小,说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果让同一个小车在三种表面上运动的距离相等,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根据W=fs知,在距离相同时,小车在摩擦力最小的水平面上运动克服摩擦力做功就少,三种表面中木板最光滑,所以木板表面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最少;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左多,毛巾表面上的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前的位置最高。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非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3)木板;毛巾。
【点评】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因为,表面的绝对光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在现实中达到,因此,只能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一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6.【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
(2)小车沿水平面运动,小车受三个力的作用,其中竖直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
(3)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速度减小的慢;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定量分析;
(5)满载的大货车的质量较大,小轿车的质量较小,则受到相同阻力时,质量小的速度变化快。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车从0刻度线处开始滑行,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20.00cm;
(2)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阻力);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速度减小的慢;因此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质量都相同;阻力f越大,则速度变化快慢a就越大,且阻力f变为原来的2倍,速度变化快慢a就变为原来的2倍,即速度变化快慢a与阻力f成正比,所以a=kf,
当阻力为0.4N时,速度变化快慢a为10m/s2,则k===25m/N?s2;
所以a=25m/N?s2×f;
(5)满载的大货车的质量较大,小轿车的质量较小,若受到的阻力相同,小轿车容易停下来,即小轿车的速度变化量更快,这表明速度变化的快慢(a)可能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故答案为:(1)20.00;(2)平衡力;(3)慢;做匀速直线运动;(4)a=25m/N?s2×f;(5)质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过程涉及了控制变量法、推理法。
7.【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3)乙中压力大,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根据二力平衡,由P=Fv分析;
(4)物体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由二力平衡分析。
【解答】解:
(1)在实验中应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A,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测力计的示数越大,可以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甲、乙两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因乙中压力大,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拉力也大,根据P=Fv可知,如果速度相同,甲、乙两次的拉力功率P甲<P乙;乙图中物体B相对于A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物体B不受摩擦力。
(4)将实验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改进: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物体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A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测力计对A的拉力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0.8N,方向向左;此过程中物体A相对于地面始终静止,所以木板不必匀速运动。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压力;粗糙;(3)<;不受;(4)0.8;向左;不必。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8.【分析】(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相等;
(2)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逐渐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并推理得出结论;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解答】解:(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2)图中标记a的距离最远,说明其表面是最光滑的,是小车在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越远;
(3)由实验现象推理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可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能维持物体运动状态,故A正确;
(4)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根据实验现象,若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处滑下,发现高度越高,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小车所处的高度有关。
故答案为:(1)速度;(2)木板;慢;(3)A;(4)高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明确其实验的过程、现象以及对结果进行的科学推理。同时,本实验的装置还可以探究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联系记忆。
9.【分析】(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在实验中,只有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才相互平衡,大小相等。
分析A、B、C实验数据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便可得出结论。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
(3)根据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就可以得出水平面光滑时摩擦力大小;分析实验现象,即可得出运动距离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本实验中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来说明当物体所受阻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1)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每次她都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物体做匀速运动,使拉力与物体所受摩擦力二力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如图甲所示,分析A、B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压力相同,B的拉力大,即滑动摩擦力大,小车的表面更粗糙。根据A、C两次实验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 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如果突然将拉力增加到3N,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则此时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为2.8N,因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故木块必做加速运动,小车仍随木块一起运动,所以受摩擦力作用。
(3)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接触面越光滑,则摩擦力越小。当摩擦力越小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小车;大;(2)2.8;受;(3)小;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道综合题。
10.【分析】(1)同一小车保证了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越远,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小车滑出棉布表面,说明其初始速度太快,可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解答】解:(1)小蓉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滑下时,转化成的动能越大,小车到达水平木板时的初速度越大,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越远;
实验中控制下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高度,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与高度有关,小车直接冲出棉布末端说明速度过大,因此需要控制速度变小,减小斜面倾角即可;
(3)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同一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推理可知,同一运动小车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初速度;控制变量;(2)减小斜面倾斜角度;(3)越小;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知道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并能根据所学的其他物理知识分析。
11.【分析】(1)实验中研究的是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木块的受到的拉力,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才等于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木块受平衡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的大小;
由图示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N;
(2)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物体间的压力变大,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变大。
故答案为:二力平衡;2;变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是中考时的重点,需要好好掌握。
12.【分析】①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②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
①实验现象说明,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贏得比赛;
②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组队时,在班上选体重大的同学参加比赛鞋;底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拔河时脚要穿鞋底花纹大的鞋,故选甲。
故答案为:①增大;压力;②大;甲。
【点评】掌握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3.【分析】(1)做实验时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摩擦力对实验影响较大。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3)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两个力平衡。
(4)力的作用效果为: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让两边的拉力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再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木块发生转动,当木块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拉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受力不再平衡,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运动状态。
【点评】明确二力平衡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探究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由二力平衡分析;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根据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4)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在受力面积相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解:(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变大;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此时测力计示数大于滑动摩擦力,他操作中的错误是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大,故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乙中压力大,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
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2)变大;没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4)乙;压力。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和转换法的运用。
15.【分析】(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应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应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方法。
(4)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答】解:
(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在该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就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原来具有重力势能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由于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选BD。
故答案为:(1)初速度相同;(2)小;(3)匀速;(4)BD。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实验结论得出方法,要注意推理法的应用。
16.【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根据指针位置进行读数;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进而得出结论,注意下结论时控制变量;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控制压力相同,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进行设计方案即可;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解答】解:(1)竖直向上拉测力计,通过定滑轮使铝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铝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摩擦力的大小。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F1=1.6N,即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6N。
(2)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接触面间的压力大,测力计示数大,滑动摩擦力大,
故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控制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可设计方案:
将铝块叠放在木块上,然后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使它们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3,分析比较F3与F2的大小,得出结论。
(4)由图丙可知,铝块在木板上运动时,压力也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则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 1.6;
(2)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
(3)将木块与铝块互换位置,重复实验,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等于。
【点评】本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考查了实验操作、仪器的读数、实验结论的归纳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属于力学重要实验之一,平时学习时多总结实验命题点有助于快速解题。
17.【分析】(1)要使拉力与摩擦力相等,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比较多次实验中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3)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就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器材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从而可以确定实验。
【解答】解:(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由图多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而测力计的示数较大,说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得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木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图象。对比分析两组图象你的新发现是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不同,可得结论:木板和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故答案为:(1)匀速;二力平衡;(2)同一木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3)木板和桌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点评】此题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常见题目。
18.【分析】(1)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出的,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在乙方案中,要保证摩擦力等于拉力,就必须匀速拉动木块,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匀速。而甲方案中,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两下因素不变分析。
【解答】解:(1)摩擦力的大小是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得出的,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原理,因此,图甲要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才行。图甲在拉动木块时,很难让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会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图甲与图乙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拉弹簧测力计,一个拉木板,同是做相对运动,但可以看出,图乙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2.5N,根据二力平衡,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5N.若拉力增大到4.8N,木板将做加速运动,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还是2.5N;
故答案为:(1)不一定;一定;(2)2.5;2.5。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力的测量及实验方法的评估,对于实验类试题一定要从实验的操作、过程、方法考虑解题,是今后中考实验的重点和热点,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实验探究过程的要求。
19.【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由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
(3)根据图丙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根据图乙分析出拉力的大小,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分析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由1、2两次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故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有图丙知:2~6s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乙知此过程的拉力为3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3N;
6~8s物体做减速运动,但由于压力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3N,故第7s时,摩擦力为3N。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等于;(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3。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0.【分析】(1)实验时,注意应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摩擦力等于拉力,根据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2)(3)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物理量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分析图中现象得出结论;
(4)电动机匀速转动,使长木板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使实验简单化,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解:(1)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
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作用,所以当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后,再在水平方向上测拉力的大小,指针的位置会有一定的回缩,至使所测出的摩擦力小于实际摩擦力的大小;
(2)(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对水平面的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所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丙)中铁块和木块叠在一起,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是探究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D是电动装置,电动机匀速转动这样可保证弹簧测力计读数较稳定,方便准确读,且易于保持长木板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定滑轮不省力,改变了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读数等于摩擦力。
故答案为:(1)偏小;(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弹簧测力计读数较稳定,方便准确读,且易于保持长木板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和摩擦力产生的原图、物体的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