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上他的眼睛
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凸现(tū) 点缀(zhuì) 耀眼(yào) 短暂(zàn)
B.天涯( yá) 旋律(xuán) 闷热(mēn) 隐没(méi)
C.寂寞(jì) 蔚蓝(wèi) 吟唱(yín) 耗尽(háo)
D.铁镍(niè) 拍摄(shè) 狭窄(zhǎi) 仿佛(f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炽热 凝固 嫩绿 迟钝 睡眼蒙胧
B.脆弱 瞬间 闲瑕 懒腰 激动不已
C.地核 屏幕 壁画 淡忘 难以察觉
D.茏罩 停泊 覆盖 呜叫 心有灵犀
3.请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
答:____
(2)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答:____
(3)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答: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___________小说,将______和______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______天地。作者____,中国______之一。
提升练习
1.下列短语与“她的眼睛”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失重的铅笔 恭敬地鞠躬 太空一日
B.热得难受 延续下去 分享快乐
C.感情丰富 睡眼蒙咙 海市蜃楼
D.保护环境 天涯海角 心有灵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B.就算罪犯逃到天涯海角,警方也会把他抓获。
C.养精蓄锐的乒乓健儿们在这次运动会上的目标是卫冕五项冠军。
D.应我的邀请,姑姑一家不期而至,这让爸爸高兴得合不拢嘴。
模拟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 tiē( )决不放松。
(2)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yòu zhì( ),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3)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bù qī ér zhì( )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B.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C.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的幻觉。
D.“热,热得像……地狱。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B.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C.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D.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情投意合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他果然在里面。
4.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的意义、用法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一句中“封”是动词,“他们的眼睛”是宾语,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
B.“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中“期”字的意义与“过期作废”的“期”字意义不同。
C.“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一句中“晶莹”是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大眼睛”,突出女孩的灵气。
D.“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相当于连词“的”。
中考链接
(浙江嘉兴中考.7-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东边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方式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有删改作者路明)
1.阅读文本,揣摩文中“胆子”的含义:
答:
2.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此句改为“那座桥消失了”行吗?为什么?)
答:____
(2)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句中“欢天喜地”连用两次有何用意?)
答:____
3.有人认为,本文题为“关于桥的事”,但主要写了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小镇拆迁等与桥无关的内容,不太妥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你运用散文知识简要阐述。
答:
4.作家王彬说,散文无非是一种包孕情感的文学自述而已。本文作者想通过“桥的事”诉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感悟思考。
答:
综合性学习
探险,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孤独者的旅途。从古到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的传奇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你们班这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准备围绕“探险”这一话题展开,活动的主题是“认识探险,勇于挑战”。
(1)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你准备怎样开展活动呢?请写出两个具体的活动安排。
答:
(2)围绕着“遇险的人,你们的牺牲值不值得”这一辩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假如你是正方,你将怎样反驳对方?
反方:我方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拥有一次。探险过程中的意外总是难免的,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很渺小。这样的牺牲不仅令人痛惜,而且毫无意义。何况,我们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牺牲生命。
正方:____
23 带上她的眼睛
1.B“隐没”的“没”应读作“mò”.
2.C A.胧→眬。B.瑕→暇。D.茏→笼。
3.答案(1)彼此心意相通。
(2)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物体失去原有的重量
4.答案 科幻 科学 幻想 想象 刘慈欣 科幻小说代表作家
1.A“她的眼睛”是偏正短语。A.全是偏正短语。B.“热得难受”“延续下去”是补充短语,“分享快乐”是动宾短语。C.“感情丰富”“睡眼蒙咙”是主谓短语,“海市蜃楼”是并列短语。
D.“保护环境”是动宾短语,“天涯海角”是并列短语,“心有灵犀”是主谓短语。
2.D“不期而至”的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用在句中与前面的“应我的邀请”矛盾。
1.答案(1)妥帖(2)幼稚(3)忍俊不禁(4)不期而至
2.D A.句中的感叹号应为逗号,句号应为感叹号。B.句中的破折号应为冒号。C.句中“种种苦难”后边的逗号应为破折号。
3.D“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用在句中不合句意,应为“心有灵犀”。
4.D“水陆草木之花”的“之”相当于助词“的”。
1.答案(l)“胆子”指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的胆气、胆量;(2)奶奶想找回的是“我”童年时的纯真天性,无拘无束、率性而为的个性,勇于冒险的精神。
2.答案(1)不行。文中运用短句,反复强调,表达了对桥的无限怀念和被拆的无奈惋惜的强烈感情。改句无此表达效果。(“那座桥”起到了定位和强调的作用,是此桥不是彼桥;“清代的桥”突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满月的桥”写出了桥的优美;“永远地消失了”写出了作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
(2)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开发商赚取利润的满足感和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注意括号里提示的问题,其中(1)题中“那座桥”起到了定位和强调的作用,是此桥不是彼桥:“清代的桥”突出了其悠久的历史:“满月的桥”写出了桥的优美:“永远地消失了”写出了作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如果删掉,就没有这么强烈的表达效果了;(2)题连用两次“欢天喜地”,很明显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突出强调了开发商和农民双赢的喜悦心情。
3.答案(示例1)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一特点。从表面看,这些内容似乎与桥无关,实际上时时处处皆有桥的影子,因为文章所写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等,都是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是故乡的缩影,这些景物与桥一起成为作者对家乡情感的寄托。
(示例2)我不赞同。本文是散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形散神凝。这样写恰恰体现出这一特点。一方面,这些内容与桥一起成为儿时家乡的美好景色,是作者对家乡的情感寄托。主题是鲜明而集中的.另一方面,稻田、土地、船只、龙王庙等,丰富了散文的内容,使小镇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答案(示例)通过对桥事的叙述,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童年纯真生活、对奶奶的眷恋之情:桥象征着人们在城乡发展进程当中那些熟视无睹的厚重而美好的事物(传统文化).通过对所栖居的土地变迁及桥被拆除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环境以及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忧:同时也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土地、大自然的关系。
答案(1)(示例)①开展讲述探险家故事竞赛。
②模拟生存夏令营的活动。
(2)(示例)人的生命虽然只有一次,但要活得有意义,就像探险,它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和自然极限的挑战,虽然可能会牺牲,但探险中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况且,人们在探险过程中会尽量保证生命安全,避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