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竹竿舞》
学科
音乐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康丹
所属学校
盘锦市兴隆台区鼎翔学校
依据标准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前提,以调动学生兴趣,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主动参与、主动创造、主动发展的一种模式。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竹竿舞》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双拍子的自娱性舞蹈,音乐节奏感强,由两人相对手持竹竿做开合的动作,随音乐在竹竿的开合中间跳动。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节奏韵律感。过程和方法:学习舞蹈的基本步伐,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跳竹竿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用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很好的自觉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且很好的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感受
竹竿舞的节奏特点。
2
领会
舞步的动作要领并与开合节奏配合恰当。
3
应用
随着音乐跳竹竿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的韵律感,根据节奏开合竹竿
通过拍击节奏,随打击乐器拍击
教学难点
能随着音乐跳好竹竿舞,做到舞步准确,不踩竿、不夹脚。
小组合作互相传授经验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了解竹竿舞的相关知识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感受
图片
竹林
B
G
引人入胜
2分钟
网上下载
2
介绍
图片
竹竿舞
E
D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钟
资料网上下载
3
感受
节奏
竹竿舞节奏型
D
F
使学生掌握和理解
6分钟
视频网上下载
4
讲解
文字
舞步练习
D
C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5分钟
资料网上下载
5
感受
音乐
音频
I
F
拓展学生
15分钟
资料网上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竹竿舞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对下表中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和教学管理策略的选择(划勾)并作出简单地阐述。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实验(实践)课 □复习课 □讲评课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
学习(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式
学习活动方式
□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合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定义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新课
播放竹林的图片和音乐
学生进行欣赏和聆听
课件
唤醒学生对竹子的喜爱并导入课题
老师介绍竹竿舞的由来并展示图片
学生听老师讲解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件
了解竹竿舞
学习
新知
节奏练习
学生小组讨论并拍击节奏
课件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学习,建立合作意识
学习竹竿舞基本步伐
学生随着老师做动作
课件
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教授,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师指导
小组练习
课件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节奏和步伐的配合。
巩固
练习
敲击节奏
学生练习。
课件
有了节奏的快慢,学生能够把握好快慢速度。
播放音乐
学生聆听。
课件
用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
跳竹竿舞
随音乐完整的跳竹竿舞
课件
让竹竿舞与音乐融合,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评价
修正
对学生进行高度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
课件
这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赞扬,更提高了他们对竹竿舞的兴趣爱好,从而喜欢上竹竿舞
教学流程图
形成性评价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掌握了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和动作,并能完整的跳好基本步伐,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跳竹竿舞。
教学反思、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同学们团结协作、勇于展示自我风采的精神。“竹竿舞”只是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一个内容,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组织和设计上应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直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蕰和内涵,如果我们善于积累、思考、借鉴,并在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和拓展,我们的音乐课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快乐无穷,魅力无边。
感谢、其他
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