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的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飞驰的鹰》,感受乐曲的悲壮、苍凉,以及对自由无限向往的情感。
2.通过乐曲欣赏,对乐器排箫有初步的了解。
3.通过乐曲欣赏,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与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记住乐曲的主题,认识演奏乐器排箫、竖笛并感知其音色特点。
2.通过欣赏《飞驰的鹰》,了解乐曲的音乐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
完整聆听
1,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秘鲁的相关文化知识
二 ,聆听A主题
1.了解A主题的速度和情绪
2.了解乐器排箫
3,了解A主题的旋律特点
4,A题旋律中跨小节连线
5,演唱A主题旋律
6,表现A主题
三,聆听B主题
1, 感受B主题的情绪
2,了解乐器竖笛
3,了解B主题的创作手法
4, 了解秘鲁的音乐文化为B主题旋律伴奏
5,表现B主题
四,总结乐曲的的曲式结构
1,完整聆听音乐能听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引子+A+B+A+B+A
2,巩固《飞驰的鹰》的知识点
《飞驰的鹰》
主题
A
B
速度
中速
中速
演奏乐器
排箫
竖笛
情绪
悲伤的
激动的
曲式结构
引子+A+B+A+B+A+尾声
五,总结
《飞驰的鹰》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为目的,我采用聆听为主、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结合南美洲的音乐因素和人文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兼顾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先让同学们了解乐曲写作的音乐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降低了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分段学习,逐步掌握乐曲
乐曲分为AB两个主题。通过分主题学习,多次聆听,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主题的音色,旋律有不同的感受。了解A主题表现雄鹰时而高飞时而低空盘旋采用音区对比来创作的,B主题则运用同头异尾的创作手法,逐步理解乐曲的内涵。
3、与打击乐器相结合
由于秘鲁音乐融入了原住民,西班牙、阿根庭、智利等风格的音乐,还有黑人的节奏。因此结合打击乐器激发兴趣、鼓励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在B主题中让学生聆听音乐找出音乐中固定的节奏型并为乐曲伴奏。之后还加入了打击乐器手铃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