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13 08: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易错题专题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如果∠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2+b2≠c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2.△ABC的三边分别为a,b,c,下列条件:①∠A=∠B-∠C;②a2=(b+c)(b-c);③a:b:c=3:4:5.
其中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个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如图,已知△ABC中,AB=AC=cm,∠BAC=120°,点P在BC上从C向B运动,点Q在AB、AC上沿B→A→C运动,点P、Q分别从点C、B同时出发,速度均为1cm/s,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则当运动时间t= s时,△PAQ为直角三角形.


4.如图,某小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量得直角边AC=4m,BC=3m,考虑到这块绿地周围还有足够多的空余部分,于是打算将这块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AC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扩充的方案共有 种.


5.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已知小巷的宽度是2.2米,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坐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顶端距离地面 米.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6.嘉嘉参加机器人设计活动,需操控机器人在5×5的方格棋盘上从A点行走至B点,且每个小方格皆为正方形,主办单位规定了三条行走路径R1,R2,R3,其行经位置如图与表所示:
路径 编号 图例 行径位置
第一条路径 R1 _ A→C→D→B
第二条路径 R2 … A→E→D→F→B
第三条路径 R3 ▂ A→G→B
已知A、B、C、D、E、F、G七点皆落在格线的交点上,且两点之间的路径皆为直线,在无法使用任何工具测量的条件下,请判断R1、R2、R3这三条路径中,最长与最短的路径分别为何?请写出你的答案,并完整说明理由.






7.阅读:所谓勾股数就是满足方程x2+y2=z2的正整数解,即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构成的一组数.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一书,在世界上第一次给出该方程的解为:x=(m2-n2),y=mn,z=(m2+n2),其中m>n>0,m,n是互质的奇数.
应用:当n=3时,求一边长为8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





8.阅读:所谓勾股数就是满足方程x2+y2=z2的正整数解,即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构成的一组数.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一书,在世界上第一次给出该方程的解为:x=,y=mn,z=,其中m>n>0,m、n是互质的奇数.
应用:当n=5时,求一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






9.清明时节,某校八年级近300名师生前往山东曲阜、台儿庄两地,参加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活动.途中在某服务区短暂停歇后,1号大巴车以80km/h的速度离开服务区向西北方向行驶,3号大巴车在同时同地以60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行驶,问:它们离开服务区0.5h后相距多远?





10.(1)如图1是一家唇膏卖家的礼品装,卖家采用了正三梭柱形盒子,里面刚好横放一支圆柱形唇膏,右图是其横载面,△ABC为正三角形.求这个包装盒空间的最大利用率(圆柱体积和纸盒容积的比);
(2)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b.h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h的圆柱形易拉罐如图2.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和纸箱容积的比);
(3)比较上述两种包装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哪个大?











11.如图,Rt△ABC中,∠B=90°,AB=3,BC=4,CD=12,AD=13,点E是AD的中点,求CE的长.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活动.如图,已知一架竹梯AB斜靠在墙角MON处,竹梯AB=13m,梯子底端离墙角的距离BO=5m.
(1)求这个梯子顶端A距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A下滑4m到点C,那么梯子的底部B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的距离
BD=4m吗?为什么?
(3)亮亮在活动中发现无论梯子怎么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梯子上总有一个定点到墙角O的距离始终是不变的定值,会思考问题的你能说出这个点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13.如图,一根长度为50cm的木棒的两端系着一根长度为70cm的绳子,现准备在绳子上找一点,然后将绳子蜡烛,使拉直后的绳子与木棒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点将绳子分成的两段各有多长?



14.定义:如图,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以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1)已知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NB,若AM=1.5,MN=2.5,BN=2,则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吗?请说明理由.
(2)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且AM为直角边,若AB=24,AM=6,求BN的长.








15.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5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k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上.





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A、∠C-∠B=∠A,即∠A+∠B=∠C,又∵∠A+∠B+∠C=180°,则∠C=9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说法正确;
B、c2=b2-a2,即a2+c2=b2,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90,说法正确;
C、∠A:∠B:∠C=1:2:3,又∵∠A+∠B+∠C=180°,则∠C=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说法正确;
D、a=3,b=5,c=4,32+52≠42,但是32+42=52,则△ABC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故原来说法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①∵∠A=∠B-∠C,
∴∠A+∠C=∠B,
∵∠A+∠B+∠C=180°,
∴2∠B=180°,
∴∠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①正确;
②a2=(b+c)(b-c),
∴a2=b2-c2,
∴a2+c2=b2,
∴△BAC是直角三角形,∴②正确;
③∵a:b:c=3:4:5,
∴设a=3k,b=4k,c=5k,
∵a2+b2=25k2,c2=25k2,
∴a2+b2=c2,
∴△ABC是直角三角形,∴③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3. 解:①当PA⊥AB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B=30°,AB=,
∴PA=1,PB=2,
∵BC=3,
∴PC=1,
∴t=1s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②当PQ⊥AB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此时BQ=PB,
∴t=(3-t),
∴t=6-9,
∴t=(6-9)s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③当点Q在AC上时,PA⊥AC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此时PC=2,t=2,
∴t=2s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t=1或2或(6-9)s时,△PAQ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或2或(6-9).

4.解:如图所示:

故答案是:3.

5. 解:如图.
在Rt△ACB中,∵∠ACB=90°,BC=0.7米,AC=2.4米,
∴AB2=0.72+2.42=6.25.
在Rt△A′BD中,∵∠A′DB=90°,BD=2.2-0.7=1.5(米),BD2+A′D2=A′B2,
∴A′D2+1.52=6.25,
∴A′D2=4,
∵A′D>0,
∴A′D=2米,
故答案是:2.


三.解答题
6. 解:第一条路径的长度为++=2+,
第二条路径的长度为++1+=+++1,
第三条路径的长度为+=2+,
∵2+<2+<+++1,
∴最长路径为A→E→D→F→B;最短路径为A→G→B.

7. 解:分三种情况:
(1)当x=8 时,
(m2-32)=8,
解得m1=5,m2=-5(舍去),
∴y=mn=15,
z=(52+32)=17;
(2)当y=8时,
3m=8,解得m=
而m为奇数,所以舍去;
(3)当z=8时,
(m2+32)=8,解得m=±,而m为奇数
∴m=±舍去,
综上所述,当n=3时,一边长为8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分别为15,17.

8. 解:∵n=5,直角三角形一边长为12,
∴有三种情况:
①当x=12 时,.
解得m1=7,m2=-7(舍去).
∴y=mn=35.
∴.
∴该情况符合题意.
②当y=12时,
5m=12,

∵m为奇数,
∴舍去.
③当z=12时,,
m2=-1,
此方程无实数解.
综上所述:当n=5时,一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另两边的长分别为35,37.

9. 解:根据题意得:80×0.5=40(km),60×0.5=30(km),
根据勾股定理得:=50(km),
则0.5h后两辆大巴车相距50km.

10.解:(1)由题意,⊙O是△ABC内接圆,D为切点,
如图1,连结OD,OC.设⊙O半径为r,纸盒长度为h',则CD=r,BC=2r
则圆柱型唇膏和纸盒的体积之比为:

()
(2)易拉罐总体积和纸箱容积的比:=;
(3)∵

∴第二种包装的空间利用率大.


11.解:在Rt△ABC中,∠B=90°,
∵AB=3,BC=4,
∴,
∵CD=12,AD=13,
∵AC2+CD2=52+122=169,
AD2=169,
∴AC2+CD2=AD2,
∴∠C=90°,
∴△ACD是直角三角形,
∵点E是AD的中点,
∴CE=.
12.解:(1)∵AO⊥DO,
∴AO=,
=,
=12m,
∴梯子顶端距地面12m高;
(2)滑动不等于4m,
∵AC=4m,
∴OC=AO-AC=8m,
∴OD=,
=,
∴BD=OD-OB=,
∴滑动不等于4m.
(3)AB上的中点到墙角O的距离总是定值,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3.解:已知如图:设AC=x,则BC=(70-x)cm,

由勾股定理得:502=x2+(70-x)2,
解得:x=40或30,
若AC为斜边,
则502+(70-x)2=x2,
解得:x=,
若BC为斜边,
则502+x2=(70-x)2,
解得:x=.
故这个点将绳子分成的两段各有30cm或40cm或cm或cm.


14. 解:(1)是.
理由:∵AM2+BN2=1.52+22=6.25,MN2=2.52=6.25,
∴AM2+NB2=MN2,
∴AM、MN、NB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2)设BN=x,则MN=24-AM-BN=18-x,
①当M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MN2=AM2+NB2,
即(18-x)2=x2+36,
解得x=8;
②当B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BN2=AM2+MN2.
即x2=36+(18-x)2,
解得x=10,
综上所述,BN=8或10.


15. 解:(1)过B点作直线EF∥AD,

∴∠DAB=∠ABF=60°,
∵∠EBC=30°,
∴∠ABC=180°-∠ABF-∠EBC=180°-60°-30°=90°,
∴△ABC为直角三角形,由已知可得:BC=5km,AB=5km,
由勾股定理可得:AC2=BC2+AB2,
所以AC==10(km),
即: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km;
(2)在Rt△ABC中,∵BC=5km,AC=10km,
∴∠CAB=30°,
∵∠DAB=60°,
∴∠DAC=30°,
即点C在点A的北偏东30°的方向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