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节节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节节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二年级第二册第6课的内容。教材利用大量的版面展示了学生优秀作品,同时还提供了制作方法步骤图,为学生制作提供了参考。本课重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废旧材料,大胆创新,制作新颖有趣的节节虫,是一节很有趣味性的工艺设计课。学生在学习和旧物再设计的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学生乐学。
[设计理念]
“能够让学生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才是有效的”是每一位教师在每个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想到的。本教材所面向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表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准备紧抓两点:①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美术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于欣赏中感受,于游戏中体验,于制作中表现,于评价中发展。②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讨论与交流,通过多种活动体验,了解工艺设计课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和美术情绪,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与发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浏览教师课件,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探究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巧妙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与表现节节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游戏、小组合作以及合作创作等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进行大胆想象、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并体验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
难点:大胆联想,进行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制作出新颖有趣的节节虫作品。
三、教学环节设计
学习环节(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学习方式)
学习结果
第一环节
在欣赏中初步感知
欣赏节节虫图片
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节节虫的基本结构。
第二环节
在实践中探究新知
能与同伴在玩、拆、说、思、赏环节中体验探究全过程。
自主探究出节节虫制作的材料、方法与表现要领。
第三环节
在创造中升华思维
小组合作(或单独制作)
进行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制作出新颖有趣的节节虫作品。
第四环节
在评价中体验成功
展示作品,评选“快乐虫虫”和优秀设计师。
自由表达审美观点,感受成功和乐趣。
四、教学策略:
㈠基于目标,重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力求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工艺设计课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和美术情绪。
㈡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教学。
㈢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进行富有个性地创造,让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
㈣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五、教学准备:
教师:节节虫范品、多媒体课件
学生:各种生活废旧用品、剪刀、胶水、细绳、小饰物等。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欣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大家熟悉的客人。它是谁呢?(点击蚕宝宝图片)。蚕宝宝真可爱!那大家想不想看看它带来的亲友团呢?(点击“虫虫家族”)
(学生欣赏,并和同组的同学小声交流。)
2、引导思考:
①问:欣赏完了,你发现这些小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它们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分头、胸、尾三部分。)
②问:除了这个特点,你还发现什么其他的特点吗?
(它们的颜色很鲜艳,身体是由粗变细的,有触角和小脚……)
3、明确课题:
这些一节一节的小虫子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怎样做好一只新颖有趣的节节虫。(板题:节节虫)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蚕宝宝为节节虫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参与意识,驱动学生欣赏后思考、分析出其基本结构。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刺激他们的视觉和思维,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也为下一步进行作品装饰打好了基础。]
(二)亲身体验,探究方法。
1、玩
你们看,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节节虫。(出示范作)教师以节节虫的身份口述:小朋友们好,我们是快乐虫虫,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啦。请大家玩的时候,猜猜我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好吗?
(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边玩边欣赏边交流。)
2、拆
快乐虫虫要考考小朋友们,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每节间是怎样连接的?想不明白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把我们拆下来仔细研究。
(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真谛,分析出方法和步骤。)
3、说
和自己的虫虫朋友玩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了解他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虫虫朋友?
(点击自己的“虫虫朋友”,介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创作方法。)
3、思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哪些制作节节虫的方法和材料?
(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想象。如:用乒乓球、酸奶盒、毛线球等做节节虫。用针线、双面胶,夹子、图钉等方法来连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4、赏
大家想不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课件展示作品)边看边想:你觉得他们的作品美吗?美在哪里?
(学生边欣赏边交流。如:我觉得这些作品颜色都特别鲜艳。我觉得这个用图钉的作品最美,它的材料用得很巧妙……)
[设计意图:学习是满足学生需求,并不断提升其需要层次的过程。学习活动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充分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玩、拆两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究制作材料和表现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他们学得有趣、轻松、主动。说、思、赏三个环节能促进学生在材料选择、制作方法、作品装饰方面得到创新的激发,发表自己的感悟、认识与见解,在交流中学到别人的优点,凸现自己的审美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的能力,是新旧信息的融合过程。]
(三)愉快表现,开心创作。
1、作业要求:今天,我们就利用自己收集到的废旧材料来制作一只新颖的节节虫。你可以选择与人合作,也可以单独制作。谁做得妙,谁做得美,将被评为优秀设计师。现在大家就可以动手了。
2、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愉快的创作。
3、教师巡视辅导。
4、早完成的小组在不影响别人创作的前提下到其他组欣赏,在心里面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怎样学才最有效?”那就是“体验与建构的统一”。创作中的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设计变得简单。在本环节中,以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发挥集体智慧的空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构建了“快乐虫虫”的思维链。增加了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们在“同客观事物的对话中,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中,同自身的对话中”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建构人际关系,建构自身的人格。]
(四)成功展示,教学评价。
1、请组长来展示。
(学生拿作品上前,介绍自己组作品,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说一说:你认为他们的作品哪里最有意思?你最喜欢哪个作品?
(学生进行发言,评选“快乐虫虫”和优秀设计师。)
3、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这么多新颖有趣的节节虫,看着这么多废旧的东西在大家的一双双巧手中变废为宝,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我想说的是:“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因为我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回家后,大家还可以继续你的创作,想想看还可以用哪些废旧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老师期待大家能有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自由表达审美观点,感受成功和乐趣,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评价自己,获得了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