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13 12: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3.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牛奶
B. 酱油
C. 蒸馏水
D. 葡萄酒



4.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
B.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
C. 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 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6.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 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 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是102.5 g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20 ℃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 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8.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 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9.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氧化钙固体
D. 硝酸钾晶体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果粒橙
B. 液氧
C. 生理盐水
D. 蛋花汤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 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 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13.某温度下,在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 g 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 g
B. 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 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4.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D.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t2℃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
18.试剂瓶中有1 000 g氯化钠溶液,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计算其所含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g;若将此溶液稀释为4%的稀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项,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项,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D项,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答案B。
2.【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项,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项,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 g,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
3.【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A项,牛奶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项,酱油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C项,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项,葡萄酒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C。
4.【答案】C
【解析】C项洗涤剂的作用是乳化作用。
5.【答案】C
【解析】A项,理解冰就是固态的水,冰水实际就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项,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液体不一定就是混合物,水是最熟悉的液体属于纯净物,错误;C项,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D项,泥水形成的是悬浊液,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A项,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正确;B项,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只能说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没说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错误;C项,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错误;D项,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A项,甲的溶解度是102.5 g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错误;B项,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错误的,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0 ℃~70 ℃时,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 ℃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C项,20 ℃时,128.6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不是100 g,错误;D项,将70 ℃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甲在0 ℃~70 ℃时,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 ℃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A项,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项,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正确;C项,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项,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由于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溶液还可继续溶解C,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9.【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项,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C项,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D项,硝酸钾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项,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B项,液氧为一种物质,不属于溶液,错误;C项,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项,蛋花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就是相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A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时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正确;T℃时,甲的溶解度20 g,故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12.【答案】D
【解析】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13.【答案】C
【解析】A项,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30 g硝酸钾溶于80 g水,形成110 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 g,错误;B项,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错误;C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D项,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错误;C项,没有说明温度,错误;D项,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故A是错误的;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故B是正确的;溶液有固态溶液、气态溶液、液态溶液,故C是错误的;盐酸中的溶质就是氯化氢气体,故D是错误的。
16.【答案】(1)70 (2)c
【解析】(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即t2℃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 a物质,所以当温度为t2℃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 g 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 g;(2)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溶液有晶体析出,而c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7.【答案】(1)酒精 (2)4Al+3O2===2Al2O3 (3)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4)②①④
【解析】(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4Al+3O2===2Al2O3;(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原因是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4)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步骤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不需要蒸馏。
18.【答案】100 1 500
【解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需加水的质量。
试剂瓶中有1 000 g氯化钠溶液,由瓶上的标签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所含溶质的质量是1 000 g×10%=100 g。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 000 g+x)×4%=100 g,x=1 500 g。
19.【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