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阶段专题复习
第八章
参考答案:①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③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④求力;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⑤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⑥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 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考点 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1.联系: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这种性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故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惯性:
(1)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
(2)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的状态等因素均无关。
(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是力,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跟踪训练】
1.(2013·泉州中考)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惯性知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由质量的大小决定。惯性与速度大小、是否运动无关。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
2.(2012·南通中考)下列示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看见远处有障碍物时提前减速
D.跳远时快速助跑
【解析】选C。本题考查惯性的利用与防止。车速过快时,由于惯性,刹车后汽车不能立即停下,滑行较长的距离,易造成事故,提前减速可防止事故的发生,C符合要求;A、B、D都是利用惯性。
考点 2 二力平衡
1.平衡力的理解:
(1)判断二力是否平衡要抓住四个条件: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2)理解平衡状态的关键是要抓住“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运动特征,此时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3)当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那么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应用:
(1)若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只受两个力作用,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若物体受平衡力,则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
1.(2013·广安中考)听到广播传出“请考生做好考前准备”信号后,小红同学将填涂机读卡的2B铅笔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下列叙述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铅笔所受重力和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B.铅笔所受重力和铅笔对桌面的压力
C.铅笔所受重力和桌面所受重力
D.铅笔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
【解析】选A。铅笔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它所受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2.(2012·杭州中考)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木箱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即人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考点 3 力和运动的关系
【跟踪训练】
1.(2012·随州中考)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发生力的作用,如不接触的磁铁吸引铁钉,故B错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2.(2012·济宁中考)如图所示,小车被
人推开后向前运动,最终停下了,对这
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
B.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
C.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由于惯性,离开手的小车继续向前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人的小车不受人的推力,A选项错;小车运动减慢直至静止,说明小车受到了地面的阻力,B选项错;小车运动得越来越慢,说明小车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选项错;离开手的小车继续运动,由于惯性,小车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D选项正确。
考点 4 摩擦力
1.三个种类:
(1)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发生滚动产生的摩擦。
(3)静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产生条件:
(1)两物体间表面粗糙。
(2)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两物体相互挤压且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上有压力。
4.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分离。
【跟踪训练】
1.(2012·沈阳中考)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用力擦掉黑板上的粉笔字
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
C.行李箱底部装有滚轮
D.饮料瓶瓶盖侧面刻有密集的竖条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等。选项A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B、D选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选项C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选C。
2.(2012·资阳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弹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人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阻力f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答案: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