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3 14: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课标
课程内容标准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程具体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4.运用实例分析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5.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
1.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难点: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塔里木盆地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重要)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运用实例分析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难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90%学生能够掌握。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85%学生能够掌握。
4.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分布的成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8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分析说明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说明我国西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归纳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分析说明分布的成因。
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运用实例分析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播放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和油气资源开发图片,感受当地自然景观与其他区的差异,明确干旱的盆地还是一块宝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带领大家去探寻这块宝地。
【活动过程】
活动一:图说位置与自然特征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位置与范围
展示 “中国地形图”, 利用中国地形图描出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确定其塔里木盆地位置,在图上找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用空白图描画)


2.【交流探究】——干旱的成因
出示“塔里木盆地形图”、“城市降水柱状图”和“位置示意图”,分析当地自然环境恶劣,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原因?



3.展示交流: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指图展示自学成果,先组内交流后给全班展示,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动策略:位置与范围、自然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展示为主,气候成因分析采用小组交流探究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目标评价:学生读图指图分析,通过师生交流检查纠正,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成因。

活动二:认识人口城市分布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
活动程序:

1.交流探究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图”,小组交流交流探究:(可先让学生规划设计)


(1)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2)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3)看本地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2、展示交流:学生读图分析,先组内交流后给全班展示,教师适当指导纠正补充。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分布特点。
活动策略: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补充相结合的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目标评价:通过读图分析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城市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开发塔里木盆地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4.5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经济特点
播放“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分布图”和相关资料,



认识(1)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地位。(2)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3)找出主要的油气田。
2.交流探究——西气东输
(1)出示西气东输线路图,结合阅读材料,描出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明确一线工程和二线工程的起止点,观察穿过的省区。(视频展示相关内容)




(2)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
(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油气开发和运输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呢?

3、展示交流:小组展示,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归纳。
活动策略:通过让学生读图,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展示,学生补充完善,教师指导小结的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
目标评价:运用实例分析西气东输的意义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综合建模】——归纳知识体系



【课堂检测】
1、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2、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3、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地势平坦的盆地内部 B、气候凉爽的山腰地带
C、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D、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
4、利用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工程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北煤南运 D、青藏铁路
实现“东西部双赢”战略,与新疆有关的工程项目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 D.南水北调
5.关于西北地区新疆绿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呈点状、带状分布 B.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C.是本区重要的农业区,盛产粮棉瓜果 D.乡镇、城市并不分布在绿洲上
6、西气东输主要是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我国东部地区。一线输油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到达上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线输油管道从中宁到靖边,穿行在我国的_____ 高原上。该高原最显著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乙,新疆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分析原因: 、 。
(3)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上海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新疆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