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战略反攻
战略防御
大决战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2、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
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
全面
进攻
重点
进攻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中共调整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实施和结果: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军
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影响
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尽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战场一直都是在解放区内。
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进行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78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突击兵力大幅减少,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总兵力。敌我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作出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转变的决策:举行全国性的反攻,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 中心南京和武汉。
南京
武汉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为什么把大别山作为目标?
延安
西柏坡
南京
沈阳
北平
徐州
武汉
西安
南京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背景: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游行示威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
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
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避免战争的破坏。
②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③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
建立民主政权
实行土地改革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审时度势,在1949年元旦的新年文告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3.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意 义:
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仓皇退据台湾,从此,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开来。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
②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拥护,这是尤为重要的因素。
④国民党统治腐朽,致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迅速走向败亡。
2)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结果:人民分得了土地,支持革命
辽沈战役
内战爆发
时间:1947年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淮海战役
时间:1949年4月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平津战役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A
B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