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私有企业改革
C. 大中型企业改革 D. 小型企业改革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
A. 华西村 B. 小岗村
C. 叶桥村 D.水利村
3、中国实行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开始( )。
A. 农村 B. 城市 C. 行政机关D. 事业单位
4、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 农业互助组 B. 农业合作社
C. 人民公社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也可能有市场
7、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8、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8时来,9时走人,10时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
C. 把企业推向市场 D. 所有制变革
10、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农村上述变化的改革措施是(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1、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沿海 B.城市 C.内陆 D.农村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从中获得了( )
A. 土地所有权 B. 土地自由买卖权
C. 生产分配自主权 D. 加入农业合作社权
14、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 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5、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二、非选择题:
16、小地方见证大历史。安徽凤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不同的凤阳花鼓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期间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B 5、D 6、D
7、A 8、D 9、A 10、C 11、D 12、D
13、C 14、A 15、B
二、非选择题:
16、(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地区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只有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7、(1):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造成的。
(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