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认识身边的树》
科目:美术
教学对象:
二年级小学美术
课时:1
/2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针对学生在具备一定的造表基础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发现及表现,体验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和各种各种的表现方式。本课在传播知识的同时,重在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赏析,认知,实践等环节、方式让学生知晓大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了解、认识身边的树木开始,树立热爱自然,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基本形认识树个各个部分的特征,能过采用多种方式表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还处于低段学龄的学生对于造型表现有了一定的能力,也积累了自己的一些方式,也具有了一定程式化的弊端,本课内容很好地引领孩子观察生活,发现物种多样性的美,丰富自身的表现语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运用对比、赏析、讲解,讨论交流等形式贯彻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掌握几种有代表性的树的不同特征。
2.感知树的精神,树立热爱、保护树木的意识。
难点:
1.用基本型概括树的外形。
2.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准备:与学生做课前交流
互查学具摆放。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组织: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集中精力,准备上课。
导入:画一棵同学们经常画的树。提问:为什么把树画成这种形状?你了解生长在我们身边的树吗?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出课题
新授:树的组成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冠树叶树冠的形状 (1)圆形——桂树(2)伞形——槐树(3)三角形——松树(4)锥形——杉树(5)枣核形——杨树(6)烟花形——棕榈树(7)掌形——椰子树(8)云形——榕树3.干的特点 (1)榕树——丰富的干系 (2)桦树——眼睛 (3)椰子树——横纹4.
观察、体验、讨论。感知树的组成赏析学习不同形态的树冠5、赏析学习不同形态的树冠6、通过看图、动手、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及“观察——比较——模仿——实践”的步骤、流程学习表现不同的树。
1、
对重难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化解、突破。2、
体验循序渐进学习方法。
实践:1、布置实践要求:A.选取一种或几种树形B.单一或组合表现
2、在学生实践创作时,给予适时帮助,做好学生的小助手。
在音乐声中,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结合所学,进行各种树的组合表现的创作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体验造表的乐趣,持续美术学习的兴趣。体现分层作业
展评:1、装点展示区。2、对学生的自评、互评,给予相应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师评。
1、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胆表达自己的理由。
积累感性经验,培养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赏识能力。
小结:梳理所学总结拓展
回顾所学知识、观赏作品、体验美术学习乐趣。
为下一学时不同树的组合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树冠
(图形)
屏幕
认识身边的树
圆形
三角形
创作实践展示
根
锥形
树的组成
干
枣核形
枝
烟花形
冠
叶
掌形
云形
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通过已识形,可以很快的认识达成学习内容,但在实践表现时还是会出现所学和所绘两层皮的现象,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帮助,还要提醒学生学后不要忘前,涂色时注意区分挨着色块的色彩。本课教学通过较多图片的赏析对比,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树种的多样性,体验到了不同感及独特性之美,了解到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知道了细心观察、发现的必要性,明白了要想笔下能表现得丰富多彩,少不了眼中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百般比较。生活是美术表现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提高美术表现的水平,同样对美术学习的持续深入,也将进一步使你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