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组成,第四种姓留给达塞人(土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种姓等级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 )
A.职业
B.财产
C.种族
D.信仰
2.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甲骨文、青铜器
C.种姓制度、佛教
D.奴隶制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
3.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4.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都隔离而居
B.婆罗门不会从首陀罗手中接过食物和酒水
C.各种姓实行内部通婚
D.下一等级能从事上一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5.每当要召开公民大会,事先就会有一个手持桂树杖的传令官用洪亮的声音在各
条街道上高喊着会议的内容,当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后,会立即纷纷走出作坊、店铺和住宅,来到城西的一个山冈上按照规定,公民凡满二十岁都有选举权。
但实际上,享有这种公民权的,还不到居民总数的十分之一参加选举大会由于可以领到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会议津贴,所以来参加大会的人会比较多一些。这段话描述的地点是( )
A.古罗马
B.雅典
C.中国
D.古巴比伦
6.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
600
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体现出雅典( )
A.权力制衡的原则
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天赋人权的原则
D.人人平等的原则
7.《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文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波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8.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战争,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下列属于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是( )
①诉讼程序
②所有权
③债务权
④宗教法
⑤契约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10.中古时代的西欧城市(如法国琅城)与中国当时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 )
A.商品经济发达
B.拥有城市的自治权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多
1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
D.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12.“它使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了它的大名”。“它”指的是( )
A.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阿拉伯
D.古代罗马
13.以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丁
B.《哈姆雷特》﹣﹣卢梭
C.《蒙娜丽莎》﹣﹣达 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亚
14.“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
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达加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
A.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
B.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
C.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D.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芝复兴衰落
15.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是( )
A.主权至上
B.分权制衡
C.总统掌权
D.民主选举
1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17.“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成立
②第一国际成立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9.恩格斯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这位“大人物”是( )
A.但丁
B.达 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20.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1975年开始,阿斯特丹每五年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二.填空题
21.
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2.843年,查理曼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
和
三个国家的雏形。
23.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
和
。
24.
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
》。
2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6.《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
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
的诞生。
三.解答题
27.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28.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简要回答: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地点、核心思想、代表人物(两位)和意义。
29.简答题
(1)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分别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古代埃及有哪些科学和文化成就?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哪一地区?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谁主政时期?
(3)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手中?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4)罗马共和国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
30.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请问是谁在哪一年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开辟者?
(2)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争
的性质是什么?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正是这个设计”把美国设计成什么样的国家?
(4)美国独立及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1.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
(1)材料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2)根据材料,判断列宁所说的是哪本书?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5至9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该地区各国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随着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确立,封建庄园取代农村公社成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摘编自王令云《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特点》
(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纽带。
(2)小历同学认为,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它是种姓制度。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3.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机,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回答:
(1)历史上把日本的这次改革称作什么?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四.材料题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
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
(1)材料一所列举的是日本什么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的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管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材料二中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封臣在得到土地的同时要向封君承担什么义务?
35.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十五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三岁,来自十二个立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主席华盛顿都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面对大会几欲解体的局面,宾州代表威尔逊痛心疾呼:“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当初革命初起时所说的话:‘不再有弗吉尼亚,不再有马萨诸塞,也不再有宾夕法尼亚。'我们已经成为同胞一国,埋葬掉所有的地方私利和倾轧。”疲惫不堪的代表们在盛夏的酷暑中一天又一天地争论着,试图找到合适的折衷办法。大家普遍认识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美国试验的共和制独立国家将走向穷途末路。最终代表们的确“都做了一些让步”,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
﹣﹣摘编自[美]凯瑟琳 鲍恩《民主的奇迹》
(1)写出材料中“宪法”的名称。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
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九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组成,第四种姓留给达塞人(土著)。”材料表明古代印度种姓等级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 )
A.职业
B.财产
C.种族
D.信仰
【解答】据材料“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组成,第四种姓留给达塞人”可知,材料表明古代印度种姓等级划分的最主要依据是种族,只有C项与材料相符。
故选:C。
2.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B.甲骨文、青铜器
C.种姓制度、佛教
D.奴隶制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果。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故选:A。
3.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 )
A.希腊半岛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解答】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些都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
故选:C。
4.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都隔离而居
B.婆罗门不会从首陀罗手中接过食物和酒水
C.各种姓实行内部通婚
D.下一等级能从事上一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解答】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故选:D。
5.每当要召开公民大会,事先就会有一个手持桂树杖的传令官用洪亮的声音在各
条街道上高喊着会议的内容,当人们听到他的声音后,会立即纷纷走出作坊、店铺和住宅,来到城西的一个山冈上按照规定,公民凡满二十岁都有选举权。
但实际上,享有这种公民权的,还不到居民总数的十分之一参加选举大会由于可以领到相当于一天生活费的会议津贴,所以来参加大会的人会比较多一些。这段话描述的地点是( )
A.古罗马
B.雅典
C.中国
D.古巴比伦
【解答】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公民大会”“会议津贴”可知,这措施的是雅典民主政治,所以地点是雅典。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为了鼓励公民参政,还设立了津贴制度。
故选:B。
6.雅典法院的法官(陪审员)是由各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
600
人,他们既是陪审员,又是审判员。审判员被分配在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不必相互商议,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法庭作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体现出雅典( )
A.权力制衡的原则
B.主权在民的原则
C.天赋人权的原则
D.人人平等的原则
【解答】材料中“雅典法院的法官…以抽签方式”、法庭审判的最终结果由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作出决定”反映出公民在雅典城邦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说明雅典民主实行主权在民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权力制衡,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权力的来源,排除C项;雅典民主公民内部平等,不是人人平等,排除D项。
故选:B。
7.《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文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波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据题干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帝国”是罗马帝国。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8.古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战争,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下列属于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的是( )
①诉讼程序
②所有权
③债务权
④宗教法
⑤契约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答】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没有体现契约关系。
故选:A。
9.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解答】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探讨人的美德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选项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中古时代的西欧城市(如法国琅城)与中国当时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 )
A.商品经济发达
B.拥有城市的自治权
C.城市规模扩大
D.城市人口多
【解答】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代欧洲的城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公元10世纪前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米兰、汉堡和不来梅等中古西欧城市兴起。这些城市是在一些交叉路口、商业集市和旧的城市遗址上自然形成的,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刺激了西欧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把城市视为财富的源泉进行大肆盘剥。为了争取自治权利,城市同封建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巴黎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这是欧洲城市才有的,古代中国一直没有。因而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当时城市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是否拥有城市的自治权。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
D.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解答】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它使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了它的大名”。“它”指的是( )
A.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阿拉伯
D.古代罗马
【解答】结合题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民族后,其后人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他们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方。故C项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13.以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但丁
B.《哈姆雷特》﹣﹣卢梭
C.《蒙娜丽莎》﹣﹣达 芬奇
D.《神曲》﹣﹣莎士比亚
【解答】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C搭配正确。《神曲》是但丁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戏剧。ABD选项都不正确。
故选:C。
14.“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
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达加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
A.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
B.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
C.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D.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芝复兴衰落
【解答】据题干“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达加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结合所学可知,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
故选:B。
15.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原则是( )
A.主权至上
B.分权制衡
C.总统掌权
D.民主选举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787年宪法制订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分权制衡的思想。
故选:B。
1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解答】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据“(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它”是指《人权宣言》。
故选:B。
17.“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答】解答本题依据“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分析,简而言之,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提供了资金与劳动力;海外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市场,这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根本动力,故①②④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并不是原因,故排除③.D项正确。
故选:D。
1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成立
②第一国际成立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答】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2月,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③②①符合题意。
故选:D。
19.恩格斯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这位“大人物”是( )
A.但丁
B.达 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解答】据“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大人物”是但丁。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故选:A。
20.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1975年开始,阿斯特丹每五年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解答】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是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实际上说明对外贸易十分发达。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21. 法老 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汉谟拉比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解答】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故答案为:
法老;汉谟拉比。
22.843年,查理曼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德意志 、 法兰西 和 意大利 三个国家的雏形。
【解答】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故答案为:
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23.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 阿拉伯帝国 和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解答】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8世纪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奥斯曼土耳其积极向外扩张,先占领小亚细亚,又渗入巴尔干半岛,矛头直指已经没落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也是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故答案为: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4. 但丁 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 神曲 》。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神曲》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故答案为:
但丁;
神曲。
2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权利法案 》,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从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故答案为:
权利法案。
26.《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 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 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故答案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解答题
27.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解答】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埃及,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定都孟斐斯。最高统治者称法老。
故答案为:
BC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最高统治者称法老。
28.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简要回答: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地点、核心思想、代表人物(两位)和意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故答案为:
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但丁、达 芬奇、莎士比亚;意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9.简答题
(1)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分别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古代埃及有哪些科学和文化成就?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哪一地区?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谁主政时期?
(3)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手中?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4)罗马共和国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罗马共和制是古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政体。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成就突出。罗马法学方面的成就是《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故答案为:
(1)尼罗河;印度河;太阳历;象形文字。
(2)爱琴海;伯里克利。
(3)元老院;公民大会。
(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或者直接写成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0.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请问是谁在哪一年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开辟者?
(2)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争
的性质是什么?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正是这个设计”把美国设计成什么样的国家?
(4)美国独立及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解答】(1)据所学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认为自己到达了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实际上哥伦布发现了一个原来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新大陆﹣美洲。
(2)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次战争即独立战争,这次战争的转折点是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3)美国1787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个设计”把美国设计成联邦制共和国。
(4)美国独立及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民族的独立等。
故答案为:
(1)哥伦布;1492年。
(2)萨拉托加大捷;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宣言》的发表。
(3)联邦制共和国。
(4)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民族的独立等。
31.列宁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
(1)材料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
(2)根据材料,判断列宁所说的是哪本书?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解答】(1)材料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列宁所说的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的建立。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答案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
(3)巴黎公社的建立。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5至9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该地区各国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随着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确立,封建庄园取代农村公社成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摘编自王令云《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特点》
(1)根据材料,指出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纽带。
(2)小历同学认为,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它是种姓制度。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1)根据材料“5至9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该地区各国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随着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确立,封建庄园取代农村公社成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可知,西欧封建领主制的纽带是土地。
(2)小历同学认为,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它是种姓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历的看法不正确。理由是: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直领地、份地;庄园内发生纠纷,需交付地方法院审理,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制度。
故答案为:
(1)土地。
(2)小历的看法不正确。
理由: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直领地、份地;庄园内发生纠纷,需交付地方法院审理,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制度。
33.7世纪中叶,日本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为了挽救危机,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了一次改革。请回答:
(1)历史上把日本的这次改革称作什么?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谁?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这场改革有何影响?
(4)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2)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大化改新成为了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应抓住历史机遇,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隋唐。
(2)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应抓住历史机遇,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四.材料题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1)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
大化改新》,载《历史教学》
(1)材料一所列举的是日本什么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的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管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材料二中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封臣在得到土地的同时要向封君承担什么义务?
【解答】(1)据材料一“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大化改新的内容。7世纪中期,日本国内的改革派发动了宫廷政变,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由材料二“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可知,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能体现出封臣对国王的义务的地方有:封臣跪地表示效忠国王;封臣身后的战马上缚有剑和盾牌,表示为国王服役。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土地;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35.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解答】(1)由“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本,大量自由劳动力。
(2)材料二中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其使用动力机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3)由“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等危机。要解决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问题,必须在发展经济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
(1)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本,大量自由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等危机;对策:必须在发展经济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十五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三岁,来自十二个立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主席华盛顿都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面对大会几欲解体的局面,宾州代表威尔逊痛心疾呼:“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当初革命初起时所说的话:‘不再有弗吉尼亚,不再有马萨诸塞,也不再有宾夕法尼亚。'我们已经成为同胞一国,埋葬掉所有的地方私利和倾轧。”疲惫不堪的代表们在盛夏的酷暑中一天又一天地争论着,试图找到合适的折衷办法。大家普遍认识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美国试验的共和制独立国家将走向穷途末路。最终代表们的确“都做了一些让步”,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
﹣﹣摘编自[美]凯瑟琳 鲍恩《民主的奇迹》
(1)写出材料中“宪法”的名称。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答】(1)由材料“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可知,材料中的“宪法”是1787年宪法。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观点与材料相符即可,如有智慧的妥协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的利益不一致,导致了很多分歧。但最终各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和妥协,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经过短短二百年的时间,美国就由一个殖民地,变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美国1787年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
故答案为:
(1)1787年宪法。
(2)观点:有智慧的妥协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述: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的利益不一致,导致了很多分歧。但最终各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和妥协,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进步,经过短短二百年的时间,美国就由一个殖民地,变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美国1787年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
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解答】(1)材料一内容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与“国王”的关系体现在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材料二内容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巴比伦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内容中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印度;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利帝利、吠舍;“第四种姓”是指首陀罗;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
(2)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古印度;婆罗门、利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