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语文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1.理解诗意,体味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学习目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走近作者
两人小对子:
1.对子间交流随堂笔记。
2.对子间听读古诗,并交流古诗大意。
检测:
1.归纳本诗的创作背景。
2.梳理古诗大意。(参考方式:主持人问答式、老外翻译式、模拟作者自述、表演式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引起思乡之情。
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子的美称。
故乡,家乡。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品诗句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玉笛飞声满洛城”的情景
伏案疾书的李白抬起头来,因为一曲凄清、忧伤的笛声打断了他的思路。这笛声一会儿强一会儿弱,像少女低声的倾述,又像湖面的涟漪荡漾开去。
时断时续的笛声在这宁静的春夜中飘散,传入作者的耳中,这笛声断断续续,好像有淡淡的乡愁,如同一湾悠悠的小溪缓缓流淌,流向远方。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
“折柳勾起故园情”的情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小组研讨:
结合诗中描绘情景与表达情感的语句,组内讨论交流本诗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主旨探究
分享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诗歌。
建议多样式:套唱式、轮背式、说唱式等。
我是背诵达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