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17:15:17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法西斯主义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学生重点去理解的亚欧策源地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在经济危机的严重挑战下,意大利、德国、日本和美国是如何来摆脱危机的?探究它们的道路有何不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局部战争。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亚洲到欧洲,从北非到地中海再到太平洋,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同时需要学生重点去理解的就是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三部分: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新体系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的影响以及战后世界秩序所带来的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 通过史料和地图的分析,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更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3、史料实证 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是学生做到论丛史出,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教材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
二战的原因、概况(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
难点
雅尔塔体系的含义、主要内容、评价;联合国的建立时间、宗旨、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拯救大兵瑞恩是讲述的是营救在欧洲作战的美国大兵的故事,为什么美国人会参与到欧洲的战争,美国与二战有着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二次世界大战。
观察,思考
通过形象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开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讲授新课
通过三个篇章来讲解:
第一篇章: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德、意、日法西斯主义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主要特征?
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
(1)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2.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史料研读:
材料一: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材料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日意的影响
: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德国、意大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学生回答: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转嫁危机
材料一: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材料二: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欧洲策源地形成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①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材料三:要求进一步加强天皇专制体制,完全服从特权资产阶级对内加强统治,对外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需要;除了进行宣传、鼓吹和其他公开活动以外,对从事问鼎枢要的政治阴谋活动,表现了极大的狂热。
---赵哲《日本研究》1986年第2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亚洲策源地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①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②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③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的绥靖政策
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史料二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1)史料一、史料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上述史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提示:(1)英法两国实力削弱;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到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2)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
教师总结: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情况下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采取了不同发展道路,德日意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把经济危机转嫁到国外,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阴云,英法美对法西斯采取的绥靖政策,更是助涨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战争由最初的局部战争扩展到全球。
第二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如何?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
(1)日本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二战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2)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3)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
(4)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世界人民的抵抗
(1)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3.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师总结:在亚洲战场,中国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欧洲战场,美英法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灭亡,在太平战场,美日两国激烈厮杀,最终美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中美两国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灭亡,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世界各国结成联盟,顽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为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三篇章: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史料研读:
材料一: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雅尔塔会议公报
材料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左:(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雅尔塔协定》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学知识,指出战后雅尔塔体系是有何内容?如何评价?
雅尔塔体系: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
评价: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指出如何看待二战的影响?(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3)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4)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教师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战后世界的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维护战后的国际和平带来的保障,但随着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上的分歧,美苏两国逐渐走上了冷战的道路。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史料,思考问题
阅读史料,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教材
紧扣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史实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总结升华,更好的把握二战的历史史实,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紧扣教材内容,把握二战的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紧扣教材,学生设问,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教师总结升华,更好的把握二战的历史史实,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和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和世界进步力量在同帝国主义最富有侵略性、最反动的势力所进行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中获得了胜利。国际帝国主义突击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市,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粉碎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结果,使被法西斯集团侵占的国家恢复了主权。国际舞台的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勇敢的,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精神。进而渗透家国情怀。
板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
2.亚洲策源地的形成:日本
3.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意大利
4.绥靖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亚洲;中国战场
2.太平洋战场:美国
3.欧洲战场:法英美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的含义:
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与评价:
3.第二次世界战的影响
学生看黑板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反思
1、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要将与本课相关地内容结合初中教材做好充分准备。
2、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补充相关图片与资料,将枯燥的的知识点生动化、直观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件49张PPT。《拯救大兵瑞恩》新知导入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929-1933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墨索里尼德国-希特勒美国-罗斯福日本-东条英机绥靖政策法西斯九一八事变慕尼黑协定闪击战-闪击波兰七七事变雅尔塔协定《联合国家宣言》波茨坦公告雅尔塔体系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新知讲解第一篇章——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洲策源地的形成第二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篇章——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第一篇章: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古罗马长官权力的标志,是用红带捆绑的榆木或桦木棍棒,上面插着战斧的斧头。 后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太人。法西斯主义的形成(1)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材料一: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材料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日意的影响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到沉重打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转嫁危机。亚洲策源地的形成材料一:要求进一步加强天皇专制体制,完全服从特权资产阶级对内加强统治,对外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需要;除了进行宣传、鼓吹和其他公开活动以外,对从事问鼎枢要的政治阴谋活动,表现了极大的狂热。
---赵哲《日本研究》1986年第2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二二六兵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亚洲策源地形成
的过程是怎样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材料一: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材料二: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
——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欧洲策源地形成的过程?过程: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绥靖政策史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史料二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提示:(1)原因:
①一战后英法两国实力日益削弱,经济恢复、发展非常缓慢;受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②英法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外交政策的坚定性、连续性;(英国对外策略: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
③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对立、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及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以德反苏,实现"祸水东引"。
④英法无视小国利益,不战而和,维护霸主权益;
⑤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⑥英法等国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的影响和制约:在法国尤其严重。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2)认识: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
具有反苏性质。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局部战争(1)日本侵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二战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七七卢沟桥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二战全面爆发-全球战争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古








人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 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法国沦陷
1.背景
(1)1939.9月底波兰沦陷
(2)1940.4 占领了丹麦、挪威
(3)1940.5 占领了荷、比、卢
2.时间:1940.5-6.22
3.计划:曼施坦因计划
不列颠之战 1940.7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巴巴罗萨计划:
?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消灭西部苏军主力,而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等地,迅速击败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 二战进一步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达到最大规模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世界人民的抵抗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加速了同盟的形成(直接原因)(1)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作用: ①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②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③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Battle of Midw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在中途岛附近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9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战的结束 走向战争全面爆发1939扩大1941亚洲战场欧洲战场结束1945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太平洋战场日本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转折点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闪击波兰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转折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9年9月2日.日本投降总结 第三章: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情景图片-走近雅尔塔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雅尔塔体系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②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④成立联合国。雅尔塔体系评价 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是,它也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
2.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
3.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4.朝鲜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朝鲜和资本主义的韩国分别被苏美控制。联合国的成立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时间: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问题思考 怎样看待联合国安理会实行的“大国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被称为“否决权”,对于保持大国一致行动,集中力量反对地区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希望建立一种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的意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战之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欧洲衰落
在二战中欧洲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2)美国霸权地位确立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3)苏联政治影响力提升
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亦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贏得很高威望。
(4)国际格局的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942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的话指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性。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战场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作用。问题探究: 1.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东方开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打破其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抗战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苏联的图谋,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中国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法西斯,迫使其多次放弃“北进”的图谋,使得苏联在对德作战中能将大批远东红军调往苏德战场。
3.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步伐,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成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迅速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1940年德军横扫欧洲大陆,日本当局认为是“南进”的绝好时机,但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中国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西方盟国加强战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4.中国抗战为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确保反法西斯战争全胜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亚洲、太平洋地区战事吃紧,盟国势必将更多地用兵于东方,“先欧后亚”战略方针就难于实施了。可见中国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前途和命运。
5.中国抗战支持了周边国家的抗日斗争,成为亚洲国家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和旗帜。中国不仅在本土牵制住了日本陆军主力和海空军力,还派遣远征军支援盟军作战。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
2.亚洲策源地的形成:日本
3.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德国、意大利
4.绥靖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亚洲;中国战场
2.太平洋战场:美国
3.欧洲战场:法英美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的含义:
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与评价:
3.第二次世界战的影响:课堂练习【答案】 D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课堂练习【答案】 C
2.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A.西班牙、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埃塞俄比亚 D.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课堂练习【答案】 A
3.二战爆发之初,西方小国担惊受怕!它们坐在圆木上颤抖着说:“我们只要保持安静就会是安全的。”(NEUTRALITY意为“中立”)右图所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西方小国认为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
B.西方小国为自身安全意欲结成反侵略联盟
C.西方小国对英法等盟国失去信心
D.法西斯德国和苏联联合对外侵略材料一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国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朱贵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的原因。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1)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重大成果:发表《开罗宣言》。成果内容: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3)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