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复习公开课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复习公开课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12: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专题导入
解读目标
1、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及作用 ,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中心环节及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

3、记住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和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转折
经济体制
改革

准备
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梦
师生合作构建知网
八下第三单元 (7--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邓)
与发展(江、胡、习)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十一届三中全的时间,主要内容、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2、改革在农村建立起什么新的制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年、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3、1980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说一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阅读课本
梳理知识
自主学习
请结合导读单记忆知识点
注意:先不要动笔写
6
第一篇章
小岗闯路 农村致富
7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全国农村基本普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开动小马达:
态度:由生产积极性不高到大大提高
基础:土地公有制
形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思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是什么?生产的形式又是什么?农民的生产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课文第39页上面《相关史事》的两段内容
土地改革
1953年—1956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感悟?
开动小马达
1950年—1952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978年
1978年——至今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政策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4、不断调整政策,保护农民利益
5、要有创新精神


……

10
第二篇章
城市改革 增注活力
11


改革前
经济所有制
分配制度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政企不分,
没有经营自主权。
平均主义
(大锅饭)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的弊端:
管理体制
时间

消极影响
企业无活力,职工无积极性。
1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增强企业活力
13


改革后
经济所有制
分配制度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
时间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中外合资等

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经营更加灵活。

提成、奖金、入股、分红等。
14
1、企业拥有了经营自主权。
2、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
3、调动了职工、企业的积极性。
4、企业增强了活力。
变化:


15
第三篇章
建立体制 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论从史出 数据说话
材料一: 2000年,日本GDP是中国的4倍;
2005年,日本GDP是中国的2倍;
2010年,日本GDP被中国超过,但差距不大;
2016年,日本GDP只有中国的40%;
通过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得出什么信息?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实力不断增强。




18
第四篇章
特区设立 对外开放
第一步
经济特区
找出我国的5个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最早
最大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找出我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发区
找出我国的沿海开发区




长江三角洲
厦漳泉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浦东
第四步
内地(沿江、沿边、省会)


重庆
武汉



满洲里
乌鲁木齐
珠江三角洲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线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改革开放
农村
城市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综合国力得到大大提升。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感悟
挑 战 训 练 单
答题方法
1.选择题:
(1)注意时间
(2)关键词
2.综合题(材料题)
(1)依据材料,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注意分值(一般1点1分)
(3)挖掘引申含义,规范做答。











课标引导
典题链接
1、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B


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
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
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
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
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课标引导
典题链接



3.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C

4.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2分)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2分)
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2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全分,)
安徽凤阳小岗村(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课标引导
典题链接







农村改革
城市改革
推进
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准备
课堂小结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扩大格局
世界贸易组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夜崛起的城市”
一次会议 + 两件大事 + 一位伟人
结 语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