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后练1 古诗三首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给(ɡōnɡ) B.供奉(ɡōnɡ)
C.寒漪(yī) D.稚(zhì)子
2. 根据拼音,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天刚破xiǎo( ),田里就已经有农民在辛勤地ɡēnɡ yún( )了。
B晓 耕耘 ····(2)秋分过后,zhòu( )夜的温差逐渐加大了。
(3)蚕宝宝吃着鲜嫩的sānɡ yè( ),长得白白胖胖的。
3. 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供给。 B.被审者述说案情。
C.从事。 D.指奉献的祭品。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
(2)他在警方的审问下,供出同谋。 ( )C 桑叶昼 B ··4. 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B.短笛无腔信口吹(口哨)
C.童孙未解供耕织(理解,懂得)
D.彩丝穿取当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B ·····5. 品析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这两句诗中,能发出声响的两种事物是 、 。下面能形容玉磬的声音的词语是( )。?
A.震耳欲聋 B.铿锵有力
C.余音绕梁 D.悦耳动听
玉磬玻璃D ②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你会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请写一写:?
?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等。?
②通过“落日”我知道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脚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小溪发出的哗哗声。草池塘 山 落日 傍晚 请你写出一个表示本时间段的四字词语: 。请你再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
?周末,我们到海边游玩,爸爸摸到了鱼,我捉到了小虾,日落西山时我们满载而归。 日落西山6.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体会诗中人物的特点。勤劳能干。(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人物特点:?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人物特点:?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人物特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聪明可爱。7. 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描述了农民劳动以及 的情景。?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宋 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3)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兴”意为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B.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初夏时人们忙碌的情景。
C.这首诗是以农村儿童的口吻来写的,第三句写儿童也参与到劳动中来。
D.这首诗的语言亲切明快、通俗易懂,在第一、二、四句上押韵,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C (4)下列对最后一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句诗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B.这句诗用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C.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D.这句诗描绘出了儿童在傍晚时分种瓜的情景。ABC (二)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诗中的“衔”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日落的景象。?
(6)古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 (动 静)景,后两句描写的是 (动 静)景,由 (远 近)及 拟人静动远 (远 近),层次分明,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7)诗中的“横”字用得很好,表现了牧童 的特点。?调皮可爱近8. 根据自己的积累或者查资料完成下面的练习。
(1)童年是一首萦绕在耳边的歌,诗人们通过对儿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许多诗作真实又灵动地再现了儿童的生活场景。例如清代的高鼎在《村居》中这样写:( )。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C(2)本课我们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都有描写儿童的场景。对于描写儿童的诗句,我还知道一些,如: ??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