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09-04-03 1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美术家是怎样创作的
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的教材里我们知道了评定一幅画的好坏,“像”与“不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六年级下的教材里我们又了解了美术欣赏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即构图的基本知识,在本册教材中,我们着眼于从画家绘画创作的角度介绍美术家们是如何创作的。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
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
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入人心,而不枯燥、乏味。倘若有学生能回忆“像”与“不像”中的某些提法,那可谓有恍大悟之感。再对比、讨论有关画片,加上教师的讲解、分析,应当说美术欣赏中的障碍就减少大半了。而二期课改要求的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我们基本做到了。
本单元涉及的名作互相之间用对比的方式列出,请老师们讲解分析时抓住“对比”这个杠杆,让学生讨论时也强调“对比”,既可以免去概念混淆,又可以加深印象。
本单元所选的名画较多为近现代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选其他名画,另外可多请学生介绍一些作品。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用分析讲解起头,接着提问,请学生讨论。各组选派代表作其他小节介绍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本单元的难点:要求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术语、知识“像个专家”一样地对大师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让这件看起来不易的事,变得自然而然。
单元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的基本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
过 程 与 方 法: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体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过程。或通过临摹、写生和画自画像等美术活动的体验,加深对美术创作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三、单元知识结构
(1)基本知识结构
(2)重点与难点
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
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
画家是怎样画自己的
标 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画家们是怎样画自己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表现性绘画、再现性绘画
描 述: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过程方法: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体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过程。通过画自画像的体验,加深对美术创作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教学难点: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三、教学准备教师用演示软件,学生准备颜料马克笔、毛笔和水笔以及彩色铅笔和铅画纸。
第1课 画家们是怎样画自己的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六年级上的教材里我们知道了评定一幅画的好坏,“像”与“不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在六年级下的教材里我们又了解了美术欣赏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即构图的基本知识,在本册教材中,我们着眼于从画家绘画创作的角度介绍美术家们是如何创作的。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
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
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入人心,而不枯燥、乏味。倘若有学生能回忆“像”与“不像”中的某些提法,那可谓有恍大悟之感。再对比、讨论有关画片,加上教师的讲解、分析,应当说美术欣赏中的障碍就减少大半了。而二期课改要求的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我们基本做到了。
本单元涉及的名作互相之间用对比的方式列出,请老师们讲解分析时抓住“对比”这个杠杆,让学生讨论时也强调“对比”,既可以免去概念混淆,又可以加深印象。
本单元所选的名画较多为近现代作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选其他名画,另外可多请学生介绍一些作品。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多用分析讲解起头,接着提问,请学生讨论。各组选派代表作其他小节介绍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本单元的难点:要求学生尝试用所学过的术语、知识“像个专家”一样地对大师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让这件看起来不易的事,变得自然而然。
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六年级一年的美术欣赏的学习,对色彩、点线面、构图等知识点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在经过了“像与不像”单元的学习后,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宽泛的审美观念。在此前提下,在本课中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画家们是怎样创作的,创作的不同手法和特点等内容。由浅入深地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的基本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
过 程 与 方 法: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分析、体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过程。通过画自画像的体验,加深对美术创作的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理解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家绘画创作过程,知道美术家如何获得灵感、如何构思、选材和用什么方式表现;
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的两种基本手法:即表现性绘画与再现性绘画;
教学难点
了解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即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是美术家个性的创造。
教学资源
教师用演示软件,学生准备颜料、马克笔、蜡笔和水笔以及彩色铅笔和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小组展示收集的资料。
主题:“画家们的自画像”
二、导入课题《画家们是怎样画自己的》
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画家们的自画像,谁能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画家们是通过什么不同的创作手法来画自己的呢?《画家们是怎样画自己的》
新授
㈠、画家们如何获得灵感
谁能来说说画家们为什么喜欢画自己?
教师总结:画家们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他们画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一切。每个人最熟悉的就是自己,所以有很多画家喜欢画自画像。
㈡、美术家常用的创作手法:
1、分类
再现性绘画——真实描绘
表现性绘画——强调画家主观感受
2、归类
根据不同的绘画创作手法,把小组收集的画家们的自画像进行归类。
3、争辩
你喜欢哪一种创作手法?为什么?
用再现性绘画手法再现性绘画完成的作品大家都认为画得很好,那么用表现性绘画手法完成的作品是不是因为画家画不像所以就瞎画一气的呢
(说明:学生自由辩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六年级《像与不像》的内容结合本课的内容进行分析。)
㈢、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
以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为例分析
毕加索从再现性绘画向表现性绘画转变的过程。
教师总结:同一主题的绘画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可以是再现性绘画手法,也可以是表现性的绘画手法。再现性绘画手法需要画家具备很强的绘画能力,表现性绘画手法同样需要画家拥有同样的能力。但是表现性绘画手法更强调画家们要具有独特的主观感受与想法,更强调画家个性的创造。
㈣、选最有趣和最主要的(夸大与删减)
分析毕加索、玛丽安娜、米罗的自画像是如何表现的?(小组讨论总结)
毕 加 索——夸大了五官的形状——选最有趣的。
玛丽安娜——夸张了画面的色彩——选最有趣的。
米 罗——删减了细节,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轮廓——选最主要的。
㈤、我们的自画像
看看同学们是如何用表现性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
猜猜他们想表达什么?
㈥、教师示范
布置作业
1、 画一幅自画像。
2、你想用什么方法去表现 ?
(写实\夸张特点)或(移位\变形\做减法等)?
3、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你想表达什么?
作业展评
自评、互评
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布置课后小组自学课题
主题:“我们喜爱的画家作品”
要求:1、画家简单介绍
2、作品的灵感来源
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与介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