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课件制作:徐老师
观看片段说出歌唱的是什么名族
是西南少数民族的。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民歌很丰富
彝族风光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目“火把节”在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的历史悠久,传说较多,因地区的不同而内容多异。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故事中的天神)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到凡间祸害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相邀用火把焚烧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宽七八厘米,多染为深蓝色。以圣乍地区的最为华丽,边缘镶有红、黄牙边和青色衬布,下边吊有30厘米长的绳穗。被毡用两公斤左右羊毛缝制而成,薄如铜钱,折以6厘米宽的皱折.一般为30至90折,上方用毛绳收为领。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
彝族服饰
《阿西里西》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由肖树文作词。我们所唱的《阿西里西》是合唱的节选,其结尾部分也略作了一些改动。
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学唱《阿西里西》
苗族服饰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花样很多。在我国各族中堪称第一。尤其女装达130多种,仅贵州就有百余种。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族风光
苗族住所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深出。当时,前者采用撒尼语演唱,后者采用汉语演唱。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允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共18张PPT)
瑶族舞曲
2
、古老防传说
k
一柄巨形长鼓,如山岳般兀然耸立,仿佛要托起苍穹。阅读长鼓,就
是阅读历史。历史的彼岸,浓云密雾之中,一个民族,驾着一只古老的船
在同样古老的大海里颠簸、摇晃。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飘洋过
海,飘洋过海,大海的那边,是否有一个民族栖息的家园
古老的传说,在茫茫大海中漂流,飘进梦幻般莽莽群山
大型瑶族舞蹈诗剧
之女
分的
江华民族歌舞剧团
盏玉之女
选的
剧情简介
瑶族系我国古老的山地土著民族,尊盘王为先祖,有着悠久而独特的
族文化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俗。瑶族世世代代依山而居,山是他们生命
的摇篮,是山分娩和抚育了他们,给了他们坚韧和顽强,给了他们爱情和
儿女,给了他们歌唱和舞蹈的天分,给了他们攀登和跨越的勇气和灵性。
盘王之女是瑶族的女儿,更是大山的女儿,她从历史般的大山里向我
们走来,以她的智慧和美丽,以她的歌声和舞姿,向我们演绎一个民族神
秘而曲折的历史,向我们演绎一部关于大山的传奇
古朴而苍凉的远方的风景,是一首跌宕起伏的长诗。
边山
产233
苍穹永远是那么浩茫。山过山,山过山,一只永远也唱不完的歌谣。
山是母亲蓬松的头颅,山是父亲弯曲的脊梁,将身体叠成一条人龙,叠成
一座巍峨山梁。试问,哪座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瑶家世世代代在山中迁
徙的剪影,凝重而隽永。
长长的藤,长长的希望,默默地,承受着生命的重托
山语言
或许,这是一幅原始的岩画,一场庄严而肃穆的祭祀场景
古老的瑶寨,沉浸在一个遥远的故事里
手是心灵的触角,举起双手,去感知山的倾诉,山是一个民
族永远的襁褓,是一个民族心中的神。山在默默地为我们祝福:
祖先会保佑你们,神灵会保佑你们,苦难终会过去,日子会像大
山般坚实。
909
四、火堂情话
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把所有的爱装在花篮里,去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你的订情物给我,把我的订情物给你把你的我,把我的心给你
火燃起来了。这是一蓬生命之火,一蓬爱情之火古典的吊脚楼,在爱情
火的映照下,显得金碧辉煌。
五、蝴蝶歌
花伞撑开来,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无数只五彩斑斓蝴蝶,在
青山绿水之间翩翩飞翔,飞翔出一种独特的风景,飞翔出一片花的
海洋,一片爱的海洋。
花伞下,是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天空,有两只小鸟,在这里自由
翱翔。
山深林密,爱情在这里没有栅栏。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第一课时
教案名称: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第一课时
多媒体素材引用索引:2004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晚会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阿西里西》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由肖树文作词。我们所唱的《阿西里西》是合唱的节选,其结尾部分也略作了一些改动。
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
《阿西里西》为五声宫调式歌曲, 拍,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后缀尾声。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上,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从而形成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其中,开头的“2 3. 1 | 2 - |”与后缀尾声中的“2 3 1 | 2 - |”不仅前后呼应、保持统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因为它除了旋律基本相同外,节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前者显得轻巧、跳动,后者则显得兴奋、昂扬、热情。此外,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歌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失去了这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2、《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深出。当时,前者采用撒尼语演唱,后者采用汉语演唱。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歌获得了金质奖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允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基本素材是两个曲调。即:(略)
这首歌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在演唱过程中有女声领唱参与其中。
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A、B、B′)组成。第一乐段(引子后第1-10小节)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地予以重复。在这个乐段里,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第11-19小节)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第三乐段(第20—28小节)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二大部分(即第三段歌词部分)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
在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一直贯穿着一种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其中,那颇具民族风格的衬词及其旋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然,那推向高潮的尾声也是这首歌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
4、作者简介
范 禹(1923— )歌词作家。1952年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歌词创作。1962年转到贵州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
麦 丁(1927— )作曲家。现在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事专业作曲工作。代表作有《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首歌》等。
5、侗族大歌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
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
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
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这种歌的歌词较短。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它的主要特点是:每段歌的后半部分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音衬腔。侗族人民把这部分视为声音大歌的主体,常常要使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来演唱。声音大歌往往对自然景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与刻画。如:蝉鸣声、杨梅虫叫声、山羊跳跃的形象、小河蜿蜒流水的情态等。《五月蝉虫唱得好》就是一首侗族大歌。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对歌》 ( DUIGE.avi )碟片。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演唱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是西南少数民族的。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西南少数民族:民歌很丰富(地图:少数民族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南少数民族,其中的彝族民歌《阿西里西》。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回答,欢快的。
2、师弹琴范唱。
3、学生跟唱。
4、共同讨论。
5、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西南少数民族质朴的民歌。
(三)欣赏教材录像《侗族大歌》
师:谈谈听完后的感受。
生:非常质朴,很原汁原味。
师:介绍侗族大歌。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
(四)欣赏教材混声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完整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
师:歌曲的情绪
生:情绪;热情、活跃地。
师:歌曲体裁形式。
生:混声合唱。
2、跟琴唱一唱两段音乐素材。
3、复听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
提问:
师: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音乐来源关系。
师:在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一直贯穿着一种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其中那颇具民族风格及衬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推向高潮的尾声也是这首歌画龙点睛的重要点。
4、分析作品的曲式,A-B-B′,女声独唱(第二首歌的变化重复)。
5、作品描绘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
(五)深入欣赏
看碟片《山歌情》 ( SHANGEQING.avi )
师:谈谈看后的感受。并与前一首合唱作品进行对比(风格、节奏、旋律)
四、总结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一方面保存自由、舒展的山野气息,又蕴藏清纯、明亮之风,这里只介绍了几个少数民族,西南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俭,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贵的一部分,民歌也成为中外音乐交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