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注解1. 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2. 怆然——感伤的样子。
3. 涕——眼泪。
4. 前——向前看。
5. 念——想,考虑。
6.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
7.来者----指后来的贤明之主。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翻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
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
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诗的前两句仰俯古今,写出了时间的绵长。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
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分。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鉴赏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寂悲苦的情绪。
诗人登上幽州台远望,悲从中来,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哀叹。登幽州台歌——鉴赏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陈子昂压卷之作,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写出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登幽州台歌——总结己亥杂诗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任官期间,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说作者知背景《己亥杂诗》(其五)清道光十九年(1839),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在往返途中,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陆续写成了七言绝句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本诗是第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指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的己亥年(“己”是十天干中的第六个,“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个),诗中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题目点名了诗歌写作的时间。
jǐ hài
己 亥 杂诗
gōng xiá (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诗韵悟诗意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诗人的马鞭。东:向东。即:就是。天涯:海角天涯。 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浩荡:广大无边。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形容愁思无穷无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诗人自喻,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离开官场。红:借代花。护:滋养,惜护。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来年春暖雪融之时,化成肥沃的泥土,又去滋养惜护花儿。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读诗情 离开枝头,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无私奉献精神。
2、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议主题诗歌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然会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要投身到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去进行新的奋斗,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那
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
家民族贡献力量。展意义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1、《己亥杂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2、《己亥杂诗》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3、《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是:
4、《己亥杂诗》中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5、《己亥杂诗》中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练一练(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D练一练(二)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C3、《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今日作业:
背诵并默写《登幽州台歌》《己亥杂诗》
预习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尝试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