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课件 (共23张PPT)+预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灯笼》课件 (共23张PPT)+预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3 16:12:59

内容文字预览

《 灯笼 》预习学案
一、预习交流:自主朗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给红体字注音
焚身( ) 溺炕( ) 神龛( ) 皎洁( )
犬吠( ) 乡绅( ) 斡旋( ) 怅惘( )( )
锵然( ) 裴公( ) 燎原( ) 司马懿( )
熙熙然( ) 星阑( ) 霍骠姚( ) 争讼(?? )?
静穆( ) 马前卒( )
2.解词
人情世故: 马前卒:
斡旋: 锵然:
幽悄: 熙熙然:
思慕:
二、朗读课文,梳理概括内容。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读课文,梳理并概括出作者与哪些“灯笼”结缘?围绕这些结缘的“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按照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发现了第______段,作者写到了______灯笼,围绕这样的“灯笼”,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
三、体会情感
为什么这些细碎的小事会让作者如此难忘?联系课文,找出依据。
(提示: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性的语句。)
四、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课件23张PPT。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
2、读课文,梳理并概括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寄予灯笼的复杂情感。出生并成长于山东莱芜。
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散文,30年代中期创作了散文《灯笼》吴伯箫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法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它写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我积累争讼( sòng ) 斡 旋 ( wò )静穆怅 惘( chàng )锵 然 (qiāng )燎 原 熙熙 然 马前卒( zú )( mù ) ( liáo )( xī )词语解释
斡旋:调停,调解。
幽悄:幽深寂静。
熙熙然:快乐满足的样子。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锵然: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马前卒: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默读课文,梳理并概括出作者与哪些“灯笼”结缘?围绕这些结缘的“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按照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发现了第______段,作者写到了______灯笼,围绕这样的“灯笼”,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第3段写到了照明灯笼,挑着灯笼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故事;
第5段写到了纱灯,小时候挑着母亲为我特别预备的小纱灯,上下灯学;
第6段写到了红灯,乡俗还愿时,村口挂红灯,为夜行的人照明;
第7段写到了龙灯、跑马灯,元宵节看灯笼;
第8段写到了官衔灯,族姊远嫁,轿前后挂灯显富贵;
第9段写到了纱灯,用朱红在纱灯上描摹宋体字;
第10段写到了宫灯,遥想宫灯的孤寂;
第11段写到了营帐中的灯笼,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为什么这些细碎的小事会让作者如此难忘?联系课文,找出依据。(提示: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性的语句。)“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3段)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5段)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6段)
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7段)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8段)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11段)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12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的文章。 “灯笼”被作者寄寓了何种意义呢? 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个人情感层面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 家国情怀: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怀念童年亲情感受文化历史抒发爱国激情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明确主旨写作特色 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本文以回忆为主线,在回忆中插入自己的情感。以第3段为例,作者写去接祖父和听祖父讲故事,这是叙事;“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这是抒情。
二是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作者由小孩子喜欢光和火入题,最后由灯笼联想到可以“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个“壮”字升华主题,使文章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用平常的灯笼,揭示深刻的主题,由此可见作者的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灯笼是指引祖父回
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
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孤行客心里的一份安心/
是保家卫国时的一声号角/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的召唤/
是光明的化身/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灯笼 一盏灯笼,
闪着祖父的慈爱,
漾着母亲的牵挂,
贮蓄着对亲人的感激;
一盏灯笼,
为夜行之人指路,
除去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孤寂;
一盏灯笼,
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镌刻着家族历史的变迁;
一盏灯笼,
照着往昔英雄英勇杀敌的气概,
也激荡着我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誓愿!灯 笼 课堂检测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焚身( ) 神龛( ) 争讼( ) 斡旋( )
锵然( ) 盛茶( )可悯( ) 马前卒( )(fén kān sòng wò qiāng chéng mǐn zú )课堂检测2.请依据语境,仿照红体字句,补充一个恰当的句子。
除夕是一盏灯,一盏用亲情呵护的明灯。它穿越时空走来,点燃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心中的火苗,为
回家照明,为乡愁照明……心灵,在除夕夜得以
放飞;祝福,在除夕夜得以实现; ;
和谐,在除夕夜得以绽放!【示例】亲情,在除夕夜得以拉近作业 1.选取一个小的物件,寄托你的情感。(200--300字)
2.预习《大雁归来》。预习学案老师课后发给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