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河中石兽
预习作业
快速阅读课文,自主梳理一下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河干( ) 圮于河( ) 铁钯( )
木杮( ) 湮于沙下( ) 啮沙( )
坎穴( ) 臆断( ) 曳( )
2. 文学常识填空。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 , 代学者,文学家,著有 ,该书也记述鬼狐故事、 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 。
随堂作业
知识通关
知识点1 字词积累
1.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矣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通假字 不亦颠乎
3.古今异义字
①渐沉渐深耳
古义: 今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今义:
③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 今义:
④阅十余岁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课堂笔记
文言词语的积累一定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进行,一定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知识点2 文意梳理
5.根据文下注解,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识点3 课文探究
6.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堂达标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倒 干
( ) ( )
( ) ( )
涨 冲
( ) ( )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沧( ) 塑( )
苍( ) 朔( )
枪( ) 溯(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山门圮于河
(2)僧募金重修
(3)棹数小舟
(4)曳铁钯
(5)是非木柿
(6)湮于沙上
(7)不亦颠乎
(8)啮沙为坎穴
(9)反溯流逆上?
(10)可据理臆断
4. 认真阅读课文,用原文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老河兵为什么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棹舟(zhào) 曳耙(yè)(pá) 木柿(fèi)
B.湮于沙(yān) 啮沙(niè)臆断(yì)
C.坎穴(kǎn) 溯流(shuò)门圮(pǐ)
D.僧人(sēng) 河干 (gān) 纪昀(yún)
2.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3. 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3题。
(一)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题目。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 )( )
⑵僧募金重修(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5)如是再啮( )
(6)尔辈不能究物理
( )( )
6.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9.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10.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使赵不将括即已 (??????)
(2)及括将行(??????)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原因。
能力提高
14. 清代儒家纪晓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学习了《河中石兽》之后,同学们又掀起了“纪晓岚热”,并因此组织了“话说纪晓岚”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名人故事】民间流传的关于纪晓岚的故事有很多,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2)【我说纪昀】你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吗?你觉得纪晓岚是个怎样的人物?
参考答案
预习作业
1. gān pǐ pá fèi yān niè xué yì niè
2. 纪昀 清 《阅微草堂笔记》 奇特见闻 志怪小说
随堂作业
知识通关
1. 介词,被; 动词,成为。
2. 通“癫”,疯狂。
3. ①罢了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②事物的道理、规律 一种学科 ③一起 并列 ④经过、过了 阅读
4. 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5.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6. 讲述了一座庙门口的石兽掉到河里,几十年后,人们用不同方法找石兽并最终找到的故事。
课堂达标
1. dào(倒立) dǎo(卧倒) gàn(干活) gān(干净) zhǎng(涨潮) zhàng(涨红) chōng(冲锋) chòng(冲劲)
2. cāng(沧海) cāng(苍蝇) qiāng(枪支) sù(塑料) shuò(朔望) sù(上溯)
3. (1)坍塌? (2)重新 (3)摇船? (4)牵引? (5)削下的木片? (6)埋没?(7)荒唐? (8)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9)逆流向上? (10)主观?
4. “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求之于上流”
5.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7.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课后作业
1.C
2.D
3. B
4. D。
解析:A、B、C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D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5.⑴靠近 岸⑵募集 ⑶经过 ⑷只 (5)这样 (6)推究,推理;事物的道理
6.D
7.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8. 四种:一是就在原地水中找;二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9.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10.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11. 5.(1)以……为将?????(2)等到
解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1)(赵括)曾经和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会用兵。
(2)如果一定要让他担任将军,(那么)使赵国军队惨败的一定是赵括。
解析: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13.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的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赵括没有作战的实际经验方面考虑做答。
14. (1)纪晓岚曾有一位脾气不好的医生朋友。某日纪晓岚因小恙前去求诊,这位医生朋友对他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诊费、药费全免,纪晓岚心想对联之事能难倒我?便点头应允。上联为:“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纪晓岚便借其脾气发挥,续了下联:“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既触其缺点,又促其改正,一语双关,妙哉!
(2)学识渊博,机智幽默,为人宽厚,刚直不阿,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官员和文学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