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孙权劝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即更刮目相待(更:更加)
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2.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文言文断句的三个技巧
(1)看虚词,定句读。
①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②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2)找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故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可断句读。
3.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但当涉猎 门当户对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4.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即更刮目相待( B )
A.立即 B.就 C.如果,假如
(2)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竟然
(3)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5.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但当涉猎
6.对下列加点的称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答案: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的人。
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见往事耳(历史)
(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4)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9.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答案:结友而别。说明鲁肃敬才爱才。
10.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读书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答案不唯一)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全文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 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另,另外)
(2)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3)寻复南奔(不久)
(4)涉猎经史(粗略地阅读)
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复投之(《狼》)
B.永乃发愤读书/蒙乃始就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D.结友而别/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译文: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永 乃 发 愤 读 书 涉 猎 经 史 兼 有 才 干
答案: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16.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甲】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乙】文中傅永能够“发愤读书”,原因是: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17.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参考译文:【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年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帝经常赞叹说:“骑上马在战场上能击退贼兵,下马后在平时能作文书,就只有傅修期能做到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吴国大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显赫,自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后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留下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佳话。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课件12张PPT。4 孙权劝学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字子明。年轻时依附孙策,后跟随孙权攻战各地。和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1 362年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1.读准字音qīnɡshèyéɡū2.重点词语当道,当权推托;事务只,只是;粗略地阅读到,等到;经过另,另外;擦拭3.整体感知本文描述了 的事情,表现了吕蒙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的品质。孙权劝吕蒙学习读书勤奋刻苦1.一词多义表顺接,不译 表转折,但是表修饰,不译用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掌管应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古今异义古时王侯的自称指历史了解3.本文主要是对话,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特点。答案: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语重心长,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地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4.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呢?答案:①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②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③多读书,读好书。④读书能提高人的知识才能。点击进入 训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