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
执教 大足区实验小学 陶冶
教学目标
⒈学生能流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⒉通过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体会歌曲的意境。
⒊通过舞蹈、伴奏等形式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⒈声音自然、吐字圆润。
⒉学习新疆地区音乐特有的节奏,整齐地为音乐伴奏。
⒊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演唱风格和形式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
教学准备
铃鼓、串铃、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学生拍手看老师舞蹈,猜猜看,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族音乐?——新疆地区。
引出——歌曲的名字叫做《美丽的夏牧场》,【课件出示歌谱】,是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那里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因此歌中赞美为“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
二、感受音乐
学习哈萨克舞蹈手型,随歌曲舞蹈。【播放歌曲】
三、分析旋律
⒈发声练习
草原上吹来了柔和的风,提出发声要求,【课件出示旋律线】。
学生用“u”哼唱旋律(一段),教师伴奏。
⒉初次视唱
歌曲的旋律给人怎样的感觉?——起伏、婉转
发现旋律的特点?——乐句的重复。
老师视唱旋律(1遍),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
⒊设计图谱
请将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图形表示。请上一名学生上台填图。
出示图表,如下:
视唱相同的乐句,重点指导第5乐句。
⒋寻找主音
在这些重复的旋律里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重复出现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音,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找出它。完整视唱。
以“6”为主音的这样的旋律叫做小调,这也是哈萨克族音乐其中的一个特点。
四、词曲结合
⒈演唱第1段
老师想用歌声来描述夏牧场景色的美丽,学生跟随琴悄悄演唱第1段。
学生演唱第1段(1遍)。
⒉圆滑线的处理
歌曲中哪一句最能抒发对牧场的赞美——第5乐句“啊……”。
看看在这个乐句中使用了什么音乐符号?——圆滑线。圆滑线顾名思义,在演唱时要使得其中包含的几个音圆滑,不能换气。带上抒发感情的动作演唱第5乐句。
看看在旋律中还有没有圆滑线,也试着唱一唱。
随琴再演唱第1段(2遍)。
⒊演唱第2段
在这么美丽的草原上生活,牧民们的日子一定是惬意而幸福。让我们来聆听第2段,请学生悄悄跟唱。
同学们对歌词的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花毡——相当于我们汉族人说的地毯。但花毡以制作精美,别具风格而享有声誉。从打羊毛、擀毡子到缝制,全用手工,构成草原上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图画。
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人民的特别尊敬。
请学生演唱第2段(2遍)。
⒋设计强弱
在草原上“风吹草低现牛羊”,让我们聆听风吹来的声音。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撕成条的报纸,跟随老师的指挥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晃动发出强弱变化的声音。
带着“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教师伴奏(1遍)。
五、拓展
⒈演唱形式的变化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听,它被搬到了舞台上。让我们用心感受,这是一种什么演唱形式?【播放合唱视频】
请学生试着跟老师来一个简单的合唱,学生带上“风”的声音演唱,老师配上二声部。
⒉演唱风格的变化
哈萨克的人民除了有这种浪漫的情怀,也有欢乐的时光。我们怎样用同样的一首歌曲来表现欢乐的场景呢?请学生想办法。
学生带上串铃伴奏,用稍快、欢乐的情绪演唱全曲。【播放歌曲伴奏】
六、结束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还有很过优美而流传久远的音乐,但愿我们有一天能够亲身走进它,并与阿肯一起用歌声诉说草原的故事。(今天,就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友谊,让我们演唱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歌曲。第一遍用风声带领我们演唱,第二遍用铃鼓带来欢乐,也送给今天在场的老师们。学生演唱,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