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4 19: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宙 斯
赫 拉
阿波罗
雅典娜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自然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必修Ⅲ
第5课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自然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公元前5世纪)
1.背景:

一、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两个青年的对话:
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经济:希腊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商品经济繁荣。
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思想: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
人们由关注神到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1.背景:公元前5世纪
2.探索主题:
3.代表人物:
4.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社会道德不应强求一律。
一、智者运动
人和人类社会
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普罗泰格拉
普罗泰格拉语录
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2.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知识则是必然的。
3.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4.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一切法律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根据自然,人人平等
④怀疑神的存在,反对迷信
观点
5.评价
积极:
智者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对希腊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滥觞。

消极:
一、智者运动
人真的是万物的尺度吗?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半费之讼
一天,一位叫优安塞龙的青年要拜普罗泰格拉为师学习诉讼和辩护。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优安塞龙先付给普罗泰格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他打赢第一场官司再付。一年满师后,优安塞龙却迟迟不替人打官司。
普罗泰格拉十分生气,向法院提出起诉。他对学生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子中胜诉,按契约你应向我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那么也应按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你非得付学费不可。” 
优安塞龙振振有词地回击说:“如果我胜诉了,那么根据法院判决我当然不用付钱;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我也不应付钱,总之,我决不会付钱。”      
                  
5.评价
积极:
智者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对希腊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滥觞。

消极:
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②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一、智者运动
二、“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
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
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
基者。

苏格拉底的话: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认识你自己”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认为人为什么会作恶呢?
苏格拉底承认我们会做坏事,但是他不认为人们是明知故犯,他说,当人们做坏事时,他们总是以为这些事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例如小偷或许知道偷窃本身是错的,但是依然行窃,希望以此获得幸福,其实是混淆了幸福的真正基础。过错是无知的产物,是人们在做错事的时候指望他会产生其产生不了的结果。
——摘自(美)S.E.斯通普夫&J.菲泽《西方哲学史》
克雷洛夫寓言:《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是隐士的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所以,人如果没有知识,就无法去道德。认识你自己吧,知识来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知识。
如果苏格拉底读了这则寓言,他会总结出什么寓意来呢?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
评价: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地上。——西塞罗
苏格拉底之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对话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感觉即知识 美德即知识
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神 人的关注 什么样的人(真善美)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PK
前551-前479年
前469-前399年
2020/4/13
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先进》
子路问君子。 (“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
敬的态度。”)
曰:“如斯而已乎?” (“这样就够了吗?”)
曰:“修己以安人。” (“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
们安乐。”)
曰:“如斯而已乎?” (“这样就够了吗?”)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 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
尧舜其犹病诸?” 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
怕难于做到吧?” )
——《论语·宪问》
对话
对话二:


肯定人的价值,重视道德的作用
前469~前399
前551~前479
Plato
前427—前347年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曾从事政治活动,失败后回雅典,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其主要思想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1、柏拉图(Plato):

观点:
理念论(真实的世界是永恒的理念世界)
感觉

*“柏拉图式的行为”:追求纯精神的行为

*“柏拉图式的爱情”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
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株
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道尽头时
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
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做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
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
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打扮哭成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
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柏拉图的故事
(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后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亚历山大的教师。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观点、地位
(1)真理高于一切
(2)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3)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评价: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把希腊哲学爱智慧和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小结

一、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二、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

2020/4/13
1..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 )
A.古希腊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成为社会的中心
C.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D.人们对社会现实和宗教的怀疑
C

2020/4/13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美德即知识”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
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
D.没有美德就没有知识
B
2020/4/13
课堂练习
3.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 )
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
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
B
2020/4/13
4.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
20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