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14 07: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主学习】:
1、从气温、降水、地势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
2、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怎样影响我国的人类活动的差异。
3、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文差异。
4、了解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的界限和主导因素。(参考教材P6活动题)

随堂练习


东南
西北
西

西 东
南 北

西

西






牧 耕
稻 麦




气温
降水
地势
农业
人口城市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一、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差异。
0℃
1.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气温逐渐 。
纬度因素
-16℃
-24℃
-32℃
16℃
8℃
-8℃
16℃
升高
降低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海陆因素
50mm
800mm
200mm
400mm
1600mm
山清水秀
沙漠戈壁广布
递减
0℃以下
0℃以上
800mm以下
800mm以上
暖温带
亚热带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旱 地
水 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运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文差异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传统民居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低于0℃
平原高原


水田
旱地
水稻
小麦
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大于800㎜
小于800㎜
平原丘陵
高于0℃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活动:
活动: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北方:
南方: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北方:
南方:
共同的影响因素: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
降水


气 候
返回
A
B
C
D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
横断山以西,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南
地理区域 位 置 和 范 围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把甲图的界线A与乙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的界线相比较,
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
么?


降水差异
探究升华
2、图甲的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候差异
探究升华

3、观察甲图中的界线C,看看图乙中的那个地势阶梯的
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3


海拔高度或地形因素
2
B
A
D
C
3
F
(1)写出图中代表
的地理区域名称:
A B
C D
(2)B地区的气候
类型是
C地区的耕地类型
是 ,B地区
主要 粮食作物
(3) 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 ,
森林资源丰富的是 。
(4)A和B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和D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2
3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水田
小麦
2
3
降水
地形或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