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音乐实践 小小作曲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音乐实践 小小作曲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3 20: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 简谱版三年级下册音乐《小小作曲家》

教材分析:本课为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实践,我选取其中小小作曲家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下册语文《惠崇春江晚景》一诗做为歌词,以同头换尾为主要创作手法,生成一节稍有难度的作曲理论实践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同学学习彩色铝板琴近两个学期,基本能够正确演奏,但作曲是第一次尝试,稍有难度,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提示学生适当以琴来加以辅助,选择听辨最佳的旋律进行。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同头换尾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用这种创作手法创编旋律。
2、在音乐创作中与古诗融合,感受经典国学与音乐碰撞产生的美。
教学重难点: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创编旋律。
教学准备:课件、操作习题卡片、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
  1、简介作曲家,认识谷建芬。
师:今天我们要当一名小小作曲家,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作曲家?
生:写音乐的人.
师:作曲家就是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他们创作的音乐分为乐曲和歌曲。我们来认识一位专门写歌曲的作曲家——谷建芬。她为小学生创作了许多以古诗为歌词的新学堂乐歌。
欣赏《游子吟》感受新学堂乐歌。
  设计思路:初步了解作曲家的工作,认识作曲家谷建芬,并欣赏其创作的歌曲《游子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作技巧学习
师:你们想不想当一个作曲家来创作好听的歌曲呢?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一个简单的作曲技巧.
1.学习同头换尾
观察两条小鱼,说说有什么不同?
生:头相同,尾巴不同。
师总结:这种不同在音乐创作中叫"同头换尾"。
三、同头换尾在音乐中的实际运用
(一)实例分析:
1.请学生说出哪里是小鱼的头,直观感受两条小鱼的头相同。
2.对比分析两条小鱼的尾,总结出尾的不同表现在音符不同。
3.多种形式视唱两个乐句。
a跟老师伴奏视唱。
b学生乐器演奏。
c师生合作:老师唱小鱼的头,学生唱小鱼的尾。
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视唱这两个乐句,强化练习区分乐句中头和尾。
考考你
你能在《游子吟》乐谱中找出同头换尾的两条小鱼吗?
(三)练习:
师:小作曲家淘淘写了一段欢快的旋律,可是他太贪玩了,还没写完就去玩了,你能帮他用同头换尾的方法完成这段旋律吗?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步骤顺序:
第一步:找到小鱼的头。
第二步:把头部分的乐谱抄下来。
第三步:按第一乐句节奏换尾部的音符。
2.请学生尝试换尾创作,教师指导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学生说出的旋律写在白板上,请同学们唱一唱。
师:淘淘看见我们帮他完成的旋律,送来一枚勋章做为感谢,恭喜你们成为小小作曲家了
设计思路:通过这条练习,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并学习进行同头换尾创作的步骤,为下面的创作做铺垫。
(四)创作:
师:谷建芬奶奶给我们寄来一封邀请函,她在征集一首以《惠崇春江晚景》为歌词的歌曲,你们愿意挑战这个作曲任务吗?
1.请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诵《惠崇春江晚景》
2.与老师合作创作歌曲。
师:老师创作了其中两个乐句,你们能帮我用同头换尾的方法完成这首歌曲吗?
生用同头换尾的方法创作第二乐句,教师指导。
作品展示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用演唱、乐器演奏的方式展示,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4.表演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惠崇春江晚景》
用综合表演形式展现师生共创的作品:唱歌词、朗诵、乐器演奏。
设计思路:在选取歌词内容时,结合了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已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与本课旋律创作进行融合,更贴近学生生活。
总结:作曲除了同头换尾,还有很多其他技巧,我们慢慢学习,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班里也能走出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为小朋友创作更多优秀的歌曲。
教学反思
新学堂乐歌是很优秀的一种歌曲形式,我将之引入课堂,并带领学生学习如何创作出一首新学堂乐歌,于学生于我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学生从课前不知作曲为何物,到与老师与同学共同创作出一首歌曲,这个过程是新鲜的,是有挑战的,也是有颇成就感的。我愿意与学生一起享受这种挑战,享受这种成就感。本节课在环节上较流畅,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不断改进,与学生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