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视频)(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视频)(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13 20:55:28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温故知新1、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会议、意义
3、中美关系四件大事,中日建交时间
4、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外交布局、外交成就、影响科研硕果七十年,
崛起中华万象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1 国之艺术?百花齐放国之重器?科技兴国23国之精神?家国情怀科技文化成就国之艺术
百花齐放板块一《青春之歌》、《红岩》《茶馆》《东方红》《英雄儿女》、《林则徐》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问题1: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P94-P95,找出建国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完成下列表格。 “双百”方针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 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问题2:文化事业能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哪个方针?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文化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要求。
第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第三、对中国文化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哲思,为人类整体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科技文化成就国之重器
科技兴国板块二“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分,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等。 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五三翟志刚太空行走问题3、完成下列表格19641016196619671970199920032008视频来自于电影艺术加工,不代表真实历史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代号“小男孩”代号“胖子”8月9日,日本长崎问题4:“朝鲜的仗”指哪一场战争?电影里面的人研制的武器是什么?这个武器曾对哪一个国家使用过?材料1:爆炸中心风速大约是440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的10倍。爆心温度达到了3000-4000℃。有7万人因高温而溶化掉。到1950年,广岛由于癌症和其他的长期并发症,共有20万人死亡。问题5:原子弹的破坏力惊人,核恐怖的阴云笼罩着人类,为何我们要坚决研制出核武器呢?材料3: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2:“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国家制定了1956—1967年《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将原子弹、导弹的研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问题6:那么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是不是一帆风顺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是如何克服的?材料4: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造。 ——毛泽东材料5: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大学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只有5万人,其中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不过几百人。 ——?《建国初期华侨科技人才回归潮》材料6:苏联在1960年单方撕毁了核技术援助协定,撤走了在中国的全部专家。他们讥讽地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材料7:购买相关仪器需要大量的外汇,当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决定动用黄金储备300万两。他说:只要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不要说300万两,就是3000万两,我毛泽东也舍得。材料8: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约2290位海外留学生,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材料9:“不要怕,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还是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很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算的。”
——毛泽东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人才匮乏苏联撤回对华援助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大批留学生回国报效祖国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 新中国成立时,邓稼先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10秒钟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只见零点一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成功了,我们向全世界说成功了。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由轰—6甲型飞机空投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材料10: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从现在看,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1966年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0年11月5日,东风-1号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1980年2月,东风-5号洲际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问题7:从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历史的记忆:无言高歌,以身许国,当为重器?材料12:周恩来总理会见尼克松,不知无意还是有意,美国总统语带讽刺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足够把地球摧毁几十次了!”周总理看了他一眼,回复:“我们中国比较落后,拥有的核武器只够把地球毁灭一次。”材料13:“有了原子弹……我这个外交部长在国际讲台上说话,腰杆子硬!” ——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材料11: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尼克松回忆录》(1969年所说)问题8:分析材料,分析我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特别是原子弹的爆炸,有哪些重要意义?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增强了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评航天英雄翟志刚(中)、景海鹏(左)和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费俊龙与聂海胜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陈冬嫦娥四号在2019年1月3日早上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北斗腾空、神威超算、大飞机一飞冲天!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科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科技文化成就国之精神
家国情怀板块三图1图2材料
14问题9:图1中的人物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以及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他是谁?他被誉为?他凭借什么获得了这些殊荣?
图2的人物是谁?主要有什么成就?凭此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为国争光?自学课本P93-P94,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材料16:菲律宾全民吃稻米,到2003年已经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袁隆平回忆说:“那年正当SARS肆虐,各国都加强防范,但阿罗约总统执意邀请我访菲。我在稻田里问当地一个农民:‘这个稻把子重不重?’农民说:‘很重!’我又问:‘你高不高兴?’农民说:‘很高兴!’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材料15:据统计,从1976年-1987这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而挣扎的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问题10:杂交水稻的出现有何意义?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17: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腾飞的光辉起点。
……我国科技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材料19: 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材料18:“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邓稼先国家独立、社会安定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问题11: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问题12: 2019年1月16日“氢弹之父”于敏在京去世,目前健在的两弹元勋仅剩下3位,他们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我们能从这些科学家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更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遮阴乘凉,于是我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袁隆平“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热爱祖国、鞠躬尽瘁、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心系人民、淡泊名利、锲而不舍、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 ——邓稼先材料20 《抒怀》
于敏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qiú ] , ?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