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19张ppt)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19张ppt)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13 22: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
知识回顾: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实际上是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除了跟力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思考
我们都知道,影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两
个因素是:力和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
改变实质上是产生了加速度,那么加速度、力
和质量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1.加速度a与受力F有关
例如,竞赛用的小汽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能产生巨大的牵引力,可以在四五秒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比一般的汽车加速快得多,即加速度大得多。
可见,质量m一定,F越大,a越大
2.加速度a与质量m有关
例如,一般的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要十几秒,而满载的货车加速就慢得多。
即:受力F一定,m越小,加速度a越大
a
F
m
猜想定量关系:
成正比
成反比
定性描述:
m一定,F越大,a越大;
F一定,m越小,a越大。
下面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加速度、力和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举例:我们知道 为了研究R、U、 I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先固定R,研究I和U之间的关系。
(2)再固定U,研究I和R之间的关系。

最后确定R、U、 I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也通过控制变量法来研究F、m、a三者之间的关系
(1)先保持m一定,研究a和F的关系。
(2)再保持F一定,研究a和m的关系。
(一)a与F的关系(控制m不变)
2.作图,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1.设计表格,把同一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表中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a F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二)a与m的关系(控制F不变)
1.设计第二个表格,把不同物体在相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表中
2.作图,如果a与m成双曲线或a与1/m是过原点的直线,a与m成反比
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a 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思考: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三个问题
1.质量m如何测?

2.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a

3.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F
(用天平测即可)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a
方法二:a=△X/T2(纸带)
方法一:不测a的具体值,由a=2x/t2 ,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
0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x1 、 x2 ,位移之比就
是加速度之比,即a1/a2= x1/x2 或
2.怎样提供并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F
方案一:
问题1:小车前进时会受到木板阻力,如何平衡掉阻力?
问题2:阻力平衡后,绳的拉力即为小车的合力。钩码和
托盘的重力等于绳的拉力吗?
增减钩码质量以改变F
增减砝码个数以改变m
(m钩<该方案:1.钩码的重力认为是小车的合力

2. 不测a的具体值,由a=2x/t2 ,如果
测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
内发生的位移 x1 、 x2 ,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
之比,即a1/a2= x1/x2 或

方案二
该方案:1.仍需平衡摩擦阻力
2.仍认为托盘和砝码的重力等
于小车的合力
3.加速度a由公式a=△X/T2计算
1.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按两种方案
进行实验。
2.作出相应图像,分析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结论1: 对质量相同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加速度跟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结论2: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综合上述结论:
这节课以实验为依据,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今后在电学、热学的研究中还要用到.我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是物体研究的重要方法.
作业:

1.对比两种设计方案,写出它们测量的物理量及
注意事项。
2.思考:找a与m的关系时,作出a-m图像好,还
是a-1/m图像好,为什么?
3.若钩码的质量不能满足远远小于小车质量,则
a-F图像可能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