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同步学习单(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同步学习单(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3 22:01:40

文档简介

学 习 单 一

阅读下面资料,说说你对范仲淹有什么新的了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 习 单 二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⑴遍:全⑵罗绮:丝绸衣裳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粼粼居大厦。⑴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烧瓦。
⑶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我发现这三首古诗的相同点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课题 江上渔者 单元 古诗词诵读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运用借助资料的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重点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难点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中国的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明中的最美文字,它富于韵律的音乐性又言简意赅,万千心绪都融于短短几十字,今天让我们继续一起来体会它们的美吧!2.在中国古诗词中有一类诗专门歌颂劳动者的,你想起哪些与劳动有关的古诗?3.出示:悯农(二)朗读说体会。 这首诗我们最熟悉了,从小师长用这首诗教育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4.今天我们走进的古诗是《江上渔者》。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交流出示:地点。(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板书课题) 回忆与劳动有关的古诗。 朗读说体会。 通过拆字法理解题目。 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对学生熟知的劳动有关的古诗引入, 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注意这里的“没”是多音字,读m?;至少读两遍。 2出示分节奏线,.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但:只是。 爱:喜欢。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二)再读诗歌,大致理解内容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4.指导有感情朗读 朗读古诗。 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古诗。 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古诗。 了解主要内容。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会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诗意理解,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1)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2)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3)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2.学习后两句。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 (1)出示后两句的图,看着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可以跟这位捕鱼人说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感受到的,想到的,或者想对捕鱼人说的,写在自己本子上。 (2)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3)出示句子: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4)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 渔人们的生活真(    )!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小结: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3.对比阅读,发现前后两句写法上什么特点。交流板书对比。 朗读、理解想象每句诗。 想象说话。 想象写话。 交流感受不易。 对比阅读,感受写法特点。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创造的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吟诵加联想,将自己设想成作者本人,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形成画面。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因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古诗词积累,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四、了解写作背景,诵读古诗。 1.引导关注诗人:范仲淹,说说关于这位诗人你了解什么? 2.出示:介绍范仲淹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出示默读资料1: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名句。 4.学生运用学习单一浏览资料2,(了解范仲淹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5.训练背诵诗歌。(1)在记忆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模拟站在范仲淹旁边,感觉是在和范仲淹一起行走在江边,由他帮我们做导游。(2)范仲淹先让我们看到了吴淞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行人,给我们介绍这些人喜欢很喜欢吃味道鲜美的鲈鱼。紧接着,手一抬,让我们看更远的地方,看到出没于江水风波中的渔民和渔民所架的一叶小舟。(3)通过这样的想象,是不是可以更容易的进行记忆呢?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吧。 阅读资料 在情境中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面对艰辛的渔民,这不由让老师想到了艰辛的农民,想起了艰辛的养蚕人(出示《蚕妇》)还想起了《陶者》。齐读古诗。2.运用学习单二,自学《蚕妇》《陶者》,理解意思后,思考:这两首诗与《江上渔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 3.交流小结:都是五言诗,都是所见所感,都有强烈对比。 课内外结合阅读类似特点的古诗。 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课内外结合,要前后联系,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板书 江上渔者 对比江上往来人, 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 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 波涛汹涌 出没风波里。 谋生艰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4张PPT)
《江上渔者》
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
悯农(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江上渔者
(地点)
捕鱼的人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
2.这里的“没”是多音字,读m?。
3.至少读两遍。
自读提示:
/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
/
/
但:只是。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捕鱼的人——“渔者”
看着这个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可以跟这位捕鱼人说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把你感受到的,想到的,或者想对捕鱼人说的,写在自己本子上。
出:指被抛上浪尖。
没:指被打入浪谷。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渔人们的生活真(    )!
谁知盘中鱼,
条条皆辛苦。
对比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心怀天下

忧国忧民
海宁名师云课堂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工于诗、词、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名句。
海宁名师云课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粼粼居大厦。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粼粼居大厦。
自学《蚕妇》《陶者》,理解意思后,思考:这两首诗与《江上渔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海宁名师云课堂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粼粼居大厦。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陶者
[宋]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粼粼居大厦。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五言诗 所见所感 强烈对比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