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学习要点
(1)近代以来报刊业的发展成就。
(2)近代以来影视业的发展成就。
(3)当今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一、报刊业
1.旧中国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自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
(3)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点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因时代背景的不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兴起阶段的报刊主要起到介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作用;发展阶段的报刊成为宣传政治主张、社会思想的舆论阵地;繁荣阶段体现了报刊的多样性、开放性、娱乐性等特点。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5)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2)改革开放后,报刊业欣欣向荣。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纷纷创办。
延伸:作为大众传媒,报刊具有传播新闻、普及知识、宣传舆论、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申报》——中国现代报刊业的肇始、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的报纸、首开外国人创办中国人主笔先河、中国近代史史料宝库与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补充: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并且提供了价值审视的机会,其特殊的效果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新中国
(1)电影: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2)电视:
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分析:互联网产生的社会影响
(1)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影响有哪些?
(1)原因:
①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以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借助报刊的宣传力量。
④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2)影响:
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②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1)相同点: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
(2)不同点: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等特点。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 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知讯者生存”,这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一句发人深思的广告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讯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新鲜的资讯成为现代人必须要具备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