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送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13 21: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送别》教学设计
李旭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
2、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3、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网
教学重点:
学会情感歌唱《送别》,理解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针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情绪的表达。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课
教师播放《水调歌头》《咏鹅》《春晓》,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可随歌曲节奏拍手,会唱的歌曲也可随唱。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三首歌曲,请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生:......
师总结:都是以古诗词为歌词而创编的歌曲,旋律有的抒情优美、有的欢快活泼(重复学生答案,教师展示正确答案)。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古诗词的经典名句呢?
生:……
二、学唱歌曲
1、介绍词作者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以诗词为歌词的歌曲——《送别》。
生:有感情朗诵《送别》。
师:大家知道这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李叔同
师:(介绍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小知识—学堂乐歌
1)播放歌曲《送别》
2)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这首上个世纪初的歌曲一点也不老旧,反而旋律很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呢?为什么曲作者是个美国人,歌曲又采用了中国的诗词当歌词呢?
3)生:(大胆猜想原因)
4)师总结:中西方音乐的结合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最早的音乐形式就是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等。
三、学歌曲
1、播放歌曲:了解本曲音乐要素,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
2、自学歌谱:分乐段。
3、随琴练习演唱歌谱,要求学生演唱歌谱时注意感情的投入。
4、学唱歌词,对歌词情绪的表达要有一定的了解。
5、对音乐术语D.C以及fine进行讲解以及它们在曲谱中的实际运用。
6、全班齐唱歌曲,老师加以指导。
7、老师范唱,并对重点语句进行指导,尤其是节奏、感情处理上进行重复教学。
四、知识拓展:
1、《送别》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城南旧事》是1982年根据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歌曲的隐约、哀婉之美更加深入心扉。
2、主题歌在影视中的作用: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歌曲。常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时,作曲家把主题歌的音调化为主题音乐,与主题歌交替出现,贯串发展,深入刻画主要人物形象,加强戏剧矛盾冲突。
五、小结
1、小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今后观看影视剧时注意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在剧中的作用和效果。
2、在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中结束,下课。
3、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