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静夜思》
教学内容:
唱歌《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歌曲《静夜思》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音律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美感和古韵心声的表现魅力。
2.学生大胆的参与表现,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动人的声音演唱歌曲《静夜思》,二声部合唱时,声音做到和谐统一。
3.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音乐兴趣及开发激励进一步的创新行为。
教学重点:能用较长的气息和纯净的声音合唱歌曲《静夜思》,感受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声音的表现以及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与表现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营造意境
1.出示一张图片与古诗静夜思的意境吻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图片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师生交流)
2..引出课题。
(1).教师:静静的夜晚,明月当空照,远离家乡的人们只能望着这轮明月,寄托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同学们,能不能用一首诗来形容这幅画的意境的情感呢?
(2).引出课题:《静夜思》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诗《静夜思》和古诗新唱的歌曲《静夜思》吧!
二.聆听歌曲,吟诵古诗
1..朗读古诗(感受古诗《静夜思》的意境、画面、思乡之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
(3).教师指导。
通过朗读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气息的连贯表现古诗诗句的魅力,虽只有短短四句,却足以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初听歌曲
(1)教师:将古诗唱出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让我们听听歌曲《静夜思》想一想歌曲意境的古诗的意境相同吗?说说你对歌曲的整体感受!
(2).再次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师生交流。
(3).随音乐再次吟诵古诗,请同学们再一次吟诵歌词,我想会更有韵味,更有感情!
教师吟诵。(突出吟诵时的验收、表情、手势等肢体动作)
学生吟诵。
分享交流(歌曲的旋律是随韵律感而变化的,两者是相通的。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齐唱,第二部分是合唱。)
三.学唱歌曲
1.齐唱部分。
(1).教师范唱。
(2).用“lu”音跟录音模唱。(强调气息的连贯)
(3).随着音乐,学生轻声带入歌词。
(4).指导学生轻巧演唱装饰音。
通过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
.指导学生气息的掌控。
”光”“月”的一字多音,以及“月”的演唱要处理成声断气不断的方式,突出作者远离家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合唱部分。
(1).聆听第二部分
教师:合唱部分与齐唱部分比较,有什么不同?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是什么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2).师生交流(合唱部分比齐唱部分更加丰富,思乡情绪更加浓厚,形成了歌曲情感的高潮。第二部分衬托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起到了渲染主题、升华情感的作用)。
(3).分声部学唱曲谱(在第二声部教唱过程中,要注意音准的把握)。
(4).师生合作。
教师分别与第一声部、第二声部合唱,另一声部仔细聆听,心里默唱。
.生生合作(老师指导,强调音准、音量、气息,两声部和声统一)。
演唱歌曲。
(1).教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乐句为何反复出现?演唱时,如何处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的情绪有对比吗?结尾音的无限延长代表了什么?如何演唱?
(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3).学生演唱。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