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4 08:24: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1张PPT。5 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语文RJ版·下册 竺可桢一、新课引入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二、新课讲解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二、新课讲解
需要掌握的词语次第:一个接一个的。
翩然(piān) :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 yùn):怀胎生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 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农谚(yà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销声匿迹( nì):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匿:隐藏。
衰草连天:形容秋天枯草连续不断、连成一片的景象。
风雪载途(zài):形容一路风雪弥漫。载:充满。二、新课讲解
1.读准字音。风雪载途记 载zàizǎi连 翘翘尾巴观 测道 观差 异 差 遣qiáoqiàochāchāiguānguàn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解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二、新课讲解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决定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二、新课讲解
纬 度 差 异二月海南二月雪乡二、新课讲解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二、新课讲解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二、新课讲解
高下差异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二、新课讲解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现代三月的长城古代三月的长城二、新课讲解
古今的差异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物候现象差异导
致造
成二、新课讲解
二、新课讲解
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呢?
提示:在课文第12自然段。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二、新课讲解
大自然的语言作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现 象本 质逻


序描述物候现象二、新课讲解
齐读文章第1段,思考并回答:
1.本段主要描写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3.表示时间的词语: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时间顺序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二、新课讲解
4.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示例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示例3.“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示例1.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二、新课讲解
1.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呢?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快速阅读第2、3自然段, 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分析说明方法
2.第2段所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第2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揭示了本段所要说明的内容,即“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先后举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二、新课讲解
阅读第4、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在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物候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的多,灵敏的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既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二、新课讲解
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这一部分主要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该部分中多数情况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第8段中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连举了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苹果开花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冬天温和,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如果依次来推论,读者就会误以为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的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面比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二、新课讲解
二、新课讲解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二、新课讲解
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这里的“前者”“后者”各指什么?明确:“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总结文章写作特色 
  (1)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
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时,就举了一个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而其中的“早开20天”“早10天”等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说理更形象具体,易于读者接受,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二、新课讲解
 
 (2)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3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中的“许多”一词,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语言生动也是本文的又一大亮点,如写大地“苏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回大地的景象写得富有动感。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
文章运用多种说明顺序,如文章第1段采用了时间顺序,从“立春过后”的春天写到“植物孕育果实”的夏季,再到秋天,再写“风雪载途的寒冬”,就这样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而6~10段又采用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使文章条理清楚。二、新课讲解
三、归纳小结
本文形象生动地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四、强化训练
品味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第3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明确:“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四、强化训练
品味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第5段中“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一句中的“左右”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明确:“左右”一词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一相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雨中闻蝉叫,
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五、拓展延伸
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你还能说出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吗?大自然给了你怎样的灵感?六、布置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