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②“文化大革命”结束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4.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
②前者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A.“大跃进”的发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高潮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6. 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 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7.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8.农业稳,天下安,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
①商鞅变法,奖励农耕 ②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
1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为。”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11.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纠正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13.《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规定“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由此可见,经济特区“特”在 ( )
A.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 加速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C. 有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 D. 推动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
14.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比喻道:“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其中“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拨乱反正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南方谈话
15.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B. 改革开放后外交发展成就
C.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 D. 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重大历程
16.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南方谈话的正确认识有( )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7.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0.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1.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列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美好愿景的是(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填空题:
22.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 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政策。
23.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 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25.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26、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上。
三、材料解析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产生什么危害?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在何处? 起到什么作用?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2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材料二: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使中国起死回生的标志是什么?实现于何年何月何日?
(2)材料二中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决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有哪些?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BDBC 6.CDCBB 11.CBCDA 16.ACACD 21.A
二.填空题:
22.真理标准问题 改革开放 23.1978 1992 24.1992 2001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
26.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九大
三.材料解析题
27.(1)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
28.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坚定信念,磨炼意志等。